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供销体制改革

第一节 供销体制改革



  1978年的供销合作社是由县联社土产果品公司,生产资料公司、贸易货栈、生产资料商店、
水产公司,汽车队、对外贸易公司7 个所属企业,13个农村供销合作社和22个分销店、30个代
销点构成。共有职工307 人。县供销合作社内设业务股、财务股、秘书股、生产股、政治处和
基层办事处共有工作人员29人。1981年12月将开库康、依西肯、十八站、兴安、漠河5 个基层
供销社分别交给塔河、漠河两县。1983年3 月召开了第五届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县供销
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这次会议,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供销合作社在支
援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繁荣市场,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同时指
出了今后的办社方向,恢复了经营上与地方财政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照章纳税的集
体所有制体制。县供销合作社改称呼玛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经营管理由行政命令向指导服务
型转化。到1987年末,供销系统有土产果品公司、生产资料公司。综合贸易公司、生产资料商
店、果品商店、汽车队、木耳菌厂等7 个所属企业,9 个农村供销合作社,15个分销店和10个
代购、代销点。固定职工196人,季节临时工和待业青年顶岗20人。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县联社按照责、权、利相结合,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利
益相统一的原则,在全系统内层层落实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经营与管理机制,对所属企业实
行了“四定一包一分成”的办法,即定采购、定销售、定费用、定资金,包企业利润,见利税
后分成和超利税后累进递减分成;企业对班组分别实行了联销联利计酬和指标分解承包形式,
基本解决了企业吃大锅饭,职工吃大锅饭的弊端,充分调动了全体供销职工的劳动积极性。1987
年制定并实行了“供销企业经营承包奖金分配与创利水平挂勾的实施办法”,区别城乡和批发
零售企业的不同情况,本着贡献大小,制定奖金比例,从而拉开了奖金档次。县以上批发企业
按人均创利500元以下至1500元以上8 个档次对职工分配奖金,城镇零售企业由人均创利300元
以下至600元以上5个档次分配奖金,农村供销合作社由人均创利200 元以下至1500元以上7 个
档次分配奖金。这一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使企业有目标,职工有奔头。进一步体现了社会主义
按劳分配原则。

  1987年在三卡,金山两个供销合作社试行了股份制经营。把职工同企业命运紧紧捆在一起,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省供销合作社联
合社规定的标准,全系统达到先进企业的有6 个单位,达到一类企业的有4 个单位,二类企业
有3 个单位,三类企业有2 个单位,消灭了类外企业。县供销社机关和三卡供销社、生产资料
公司被评为省供销系统的先进单位。生产资料商店、果品商店,生产资料公司被评为县级文明
单位。

  劳动人事按集体所有制进行管理。需要增加人员,除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外,一律实行合同
制。从农村社员中选上来的按正式职工对待,工资可以高于现有职工一级。户口、粮食关系不
变,合同期为一年,到期可重新签订,表现不好的和工作不需要的可以辞退,原有国营职工其
身份不变,但要通过社员代表大会进行选举,落选的正式职工另行安排,做到职工能进能出。

  干部由任命制改为选举制,工人中选的享受干部待遇,干部落选的保留身份安排工人工作,
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农村供销社的正副主任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所属企业的正副经理由职工
代表大会选举,并报县联社理事会审批,一届任职3 年。

  职工福利劳保、医药费、托儿费等待遇,一律以企业自身经济能力决定,利润留成多的企
业可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福利基金花过头的停止一切福利待遇,凡是利润没有完成计划和
亏损企业、类外企业的职工病假、事假不发工资,取消职工探亲假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