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村市场

第二节 农村市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和完善,农民收入普遍提高,农村购买力明显
上升,供求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农村供销合作社以薄利多销为指导思想,努力减少环节,降低进货成本。根据广大农民群
众的需求心理,搞好生活物资供应。1987年农村商品纯销售计划435万元,完成507万元,为计
划的116.5%,比1986年提高20%,上升幅度是历史最高的一年。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农村零售
额纯增41万元。供应的主要品种有各种棉布11.6万米,棉花1.6万公斤,各种鞋2.7万双,火柴
712 箱,肥皂、洗衣粉4845箱,洗衣机127 台,电视机54台,自行车384辆,缝纫机94架,手
表315块,食盐5.5万公斤,食糖及各种糖果13.7万公斤,卷烟354箱,水果15万公斤,各种锅、
缸、碗4.8万件。从农民日常生活必须品的供应上,基本保证了市场需求。

  为搞活农村市场,满足农村生产、生活物资需要,农村供销社采取了跨经济区进货的办法,
积极组织本县供不应求的商品,千方百计地组织货源。农村社员群众从过去的只满足于一般吃
穿等日用品,逐渐向名牌高档商品转化。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老“三大件”被录音机、电视
机、摩托车新“三大件”所代替。农村市场一直处于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