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贷 一、信贷管理
信贷管理经历了指标管理、差额控制、实存实贷3个阶段。
1979年以前为指标管理,即“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由中央统一计划,省、地(区)市、
县分级管理,县级支行在省、地核批的贷款计划指标额度内掌握贷款发放,存款与贷款基本脱
节。
1980年开始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存贷挂钩、差额控制”的信贷计划管理办法。除
工业专项贷款,中短期设备贷款,集体工业设备贷款、黄金专项贷款、小水电贷款等继续实行
计划管理外,对工业、商业、物资等流动资金实行差额控制,改变了各行业不注意存款的倾向。
1985年 1月1日起,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实存实贷、相互融通”的信贷计划管理
体制,各专业银行的信贷计划全部纳入国家信贷计划,由人民银行总行综合平衡,并核定给专
业银行信贷资金计划和向人民银行的借款计划,作为各专业银行的营运资金,自主经营、独立
核算,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改变计划指标层层下批的管理办法,实行“上贷下存、
实贷实存”,允许资金的横向调剂和相互拆借。同年11月建设银行纳入银行系列,其信贷计划
也纳入国家综合信贷计划。
1986年恢复县级人民银行以后,为支持黄金生产,黄金专项贷款从1987年归口人民银行管
理,中国人民银行呼玛县支行1978至1987年共发放黄金专项贷款301 万元,为支持工农业生产
的发展,繁荣经济,有计划地向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了贷款。
附:贷款情况表
贷 款 情 况 表
单位:千元
二、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是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合作金融组织,它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国家金融政策,
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组织调剂农村资金,发挥民间借贷作用,帮助农民和乡镇企业解决资金困
难,支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1987年末,全县有农村信用社9个,信用站11个,代办站2个,除
呼玛镇信用社单独办公外,其它信用社都与工商银行各营业所或办事处合署办公。1987年末全
县信用社有干部24人,信用员14人。
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农村商品经济日益活跃,农民不仅搞粮食生产,而且还大搞多
种经营,开发资源,进入流通领域,商品经济意识明显增强。专业户、重点户、承包户和乡镇
企业收入迅速增加,信用社存款大幅度上升,资金力量日趋壮大,在贷款管理上,采用按期限
管理的办法,通过贷款支持农民和集体、乡镇企业进行粮食生产,搞多种经营,开发资源,兴
办企业,扩大了信用社业务,增加了积累。附表;一、二
表一 农村信用社存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表二 农村信用社贷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三、存款、贷款
工商银行吸收存款主要包括;企业存款,储蓄存款、农村存款和其它存款。1978 年各项
存款余额为1568.6万元,1987年各项存款余额为4031.3万元。
(一)企业存款。自1986年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方针之后,林业生产不断扩大,黄金生产迅速
发展。全县经济超常规发展,社会商品零售额大幅度增加,存款上升,到1987年末企业存款达
到1254.9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2.75倍。
(二)农村存款。由于信用社存款的增长大于其贷款的增长,转存银行款增加,1987年末转
存银行605.5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30.27%。
(三)其它存款。1987年末存款283.7万元,比1978年下降了23.49%。
附:工商银行存款情况表
工商银行存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
四、贷款
工商银行贷款的对象包括国营、集体、工业、商业、农业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流动资金贷款
和技术改造贷款。通过发放贷款支持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企业流通的扩大,充分发挥信款
资金作用。1978年各项贷款金额为1513.4万元;1987年末达4483.4万元。
(一)工业贷款。随着工业生产的扩大,基本建设的增加,工业贷款逐年上升。1987年贷款
金额为1403.4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218.3%,占贷款总额31.3%。通过贷款保证了工业企业生
产的顺利进行。
(二)商业贷款。随着广大群众,收入增加,商品零售额不断扩大,商品库存也相应增长。
商业贷款重点支持地方商业各公司购进高中档耐用消费品、日用品和副食品。粮食贷款重点支
持粮食征购和调拨,满足城镇供应。供销社贷款重点支持农村产品收购和工业商品的销售满足
农村市场需要。对个体工商业户也发放了适量的贷款。1987年贷款金额1270万元,占当年全部
贷款总额的38.33%,比1978年增长了24.4%。
(三)农业贷款。随着林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农业贷款急速上升。1978年农业贷款金
额为43.8万元,1987年达442.1万元,比1978年增长了909.36%。
(四)技术改造贷款。1978年技术改造项目贷款金额为7.8万元,1987年达1367.9万元,是
1978年的175倍。
附表
工商银行贷款情况表
单位: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