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人民政协

第三节 人民政协



  1983年5 月,中共呼玛县委成立了呼玛县政协筹备领导小组。于5 月5 日召开筹备领导小
组会议,研究制定了筹备工作方针、任务和具体办法。下发了《关于召开首届政协委员会推荐
委员的通知》。同年11月17日召开了县政协成立预备会议,县委副书记、县长、政协筹备领导
小组组长陈国祯作了《关于政协呼玛县首届委员会筹备情况的经过和说明》的报告。经过各部
门、各界人士推荐和县委常委会讨论批准产生了县政协委员、常委、正副主席候选人名单和大
会主席团名单,以及政协呼玛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日程。并作出决议。1983年11月18日召
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呼玛县首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首届政协呼玛县委员会一次会议由执行主席宋贵卿主持,郭娟致开幕词,张坤山宣读了有
关部门发来的贺信、贺电。林长荣做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县委书记吕开太到会表示祝贺
并讲了话。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呼玛县首届委员会,选出委员50名,选举戴有辉为
主席,林长荣、郭娟、宋贵卿、孟玉为副主席,张坤山为秘书长,万长德、王歧,王春亭、李
相巽、孟玉、宋贵卿、林长荣、张吉顺、张坤、范传仁、侯玉瑞、郭娟、戴有辉13人为委员。

  县政协首届二次会议,于1984年2月21日召开。学习方针政策、布置工作任务。

  县政协首届三次会议,于1984年11月6日召开。总结了县政协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确定
了以后的工作任务、补选政协委员、常委委员,同时列席县九届一次人代会。

  县政协首届四次会议,于1985年11月19日召开,大会由主席戴有辉主持,副主席郭娟作常
委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了政协首届三次会议以来的常委会工作报告,确定今后的工作任务,
增选孔令琦、廉淑琴(女)为副主席。刘树友、刘玉峰、富万刚、孙福林、张启芳、廉淑琴、孔
令琦为常委,新增加19名政协委员,列席县九届二次人代会议,听取讨论了政府工作报告。

  县政协首届五次会议,于1987年1 月14日召开。大会听取和审议政协呼玛县首届委员会常
委会工作报告,总结1986年工作,部署1987年的政协工作,并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人
才汇集和广泛社会联系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呼玛经济腾
飞,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为统一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表彰了1986年优秀委员和机关先进工作
者,补选张振清为首届委员会副主席,张振清、孟才军(鄂伦春族)为常委。本次会议列席县九
届四次人代会。

  政协呼玛县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87年10月14日召开。总结了首届第一次会议以来
的工作。组成第二届委员会,选出戴有辉为主席、郭娟、张振清、孔令琦、廉淑琴、张启芳为
副主席,王春亭为秘书长,张荣娣为副秘书长;张吉顺、李相巽、富万刚、盂才军、苏在新、
郭淑媛和正副4 主席及正副秘书长共14人为常委。政协委员共70人。其中首届继任49名,新增
委员21名,平均年龄48.5岁,最大年龄67岁,最小年龄27岁;女委员18名,占委员的25.7%。
党外人士44名,占委员的63%;少数民族8 名,占委员的11.4%,建国前老干部10名,占委员的
14.3%;文化程度1大专以上17名,中专12名、高中7名,占委员的51.4%;有技术职称的21名,
占委员30%.委员的构成中,新增补了农业个体户、工商户和“三胞”眷属委员,根据我县的工
作方针,调整了林业、农业、采金业的委员名额;委员知识结构有所改变。平均年龄有所下降。
新产生的二届委员,基本上符合“四化”的要求。具有统战性、广泛性、代表性、知识性的优
点,使政协组织更加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

  政协呼玛县首届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作了提案工作报告。从1983至1987年的4 年中,共
收到委员提案198件,提出提案的委员52名,占全体委员人数的74%。其中有关农业方面的提案
58件,占提案总数的29%,有关教育、文化、卫生、科技方而的47件,占提案总数的23%,有关
城镇建设、环境保护、交通等方面的提案52 件,占提案总数的26%,有关政法、统战方面的提
案8件,占提案总数的5%,有关社会福利、人民生活方面的提案22件,占提案总数的12.5%,已
办复提案197件,占全部提案的99.5%。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始终被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重
视。如:王岐、高云龙委员提出关于在呼玛镇内各街道设置路标、街名;居民组、户编立门牌
及维修增建公共厕所的提案,被呼玛镇采纳。设街道路标95座,路牌500块、门牌3500 块。新
建和维修厕所5个,投资2万元。真炳利委员提出呼玛县应建立所敬老院的提案,被县民政局采
纳。1985年动工建1所700平方米砖瓦平房1 栋,1987年竣工使用,有45名孤寡老人入院。刘洪
利委员提出关于改善十八站——呼玛镇客运超员,族客乘车难的提案,引起县政府、运输公司、
客运站的重视。县政府连续召开4 次会议,专门研究关于客运超员问题。在县财力紧张的情况
下,仍决定给运输公司贴息贷款12万元,购进2台客车、并在十八站放1台驻在客车,根据客流
情况随时增加班次,紧张局面初步得到解决。刘洪利委员提出关于恢复黑龙江黑河至漠河航运
客货运输的建议提案得到省长、副省长侯捷、王连铮的批示和省边境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定,
黑河航运局子1987年8月1日复航。张坤山委员关于搞好第一小学院内排水的提案,县长深入了
解,予以采纳。责成水利部门进行勘测,县财政投资1.4 万元,1987年完工。提案中,目前条
件尚不成熟者,纳入规化逐步解决并向委员作解释,取得谅解。

  县政协每月15日定为委员活动日。有计划地学习有关文件或通报情况讨论时事和参观访问
等。经常组织工作组、医疗组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状况,为其就地治疗,解决疑难病
例等。

  政协领导和工作人员不断深入农村、工厂、企业调查研究,总结典型经验。4年中写出8篇
调查报告:《农村干部队伍现状亟待解决》、《党员包户共同致富》、《联产承包的形式——
种田大户》,除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参考外,均被县、地新闻单位采用。

  随着政协工作的开展,1985年6月13日县政协首届八次常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组建4个委
员会,即工作组委员会,提案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学习委员会和办公室。

  人民政协呼玛县委员会的建立,是全县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县政协组织自成
立以来一直紧紧围绕党在新时期的中心工作,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开明向上,给县委当参谋和充分发挥丁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为加速“两个文明”建设,振兴呼玛经济,摆脱贫困面貌发挥着重要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