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呼玛县委员会于1949年成立,1954年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呼
玛县委员会。共青团呼玛县委员会自成立到1987年共召开八次团员代表大会。

  共青团呼玛县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3 月26日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74名。会议的主
要任务是:一、听取中共呼玛县委政治报告;二、讨论通过共青团呼玛县委员会工作报告和1956
年工作任务报告;三、讨论通过共青团呼玛县委员会1956至1962年工作规划报告;四、选举产
生毓柏生等11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五、选举产生出席省团会代表。

  共青团呼玛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7年7月23日至26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54名。
会议主要任务:一、着重贯彻共青团全国二届大会会议任务和精神;二、总结一年多来的共青
团工作,并提出今后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三、选举产生毓柏生等11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二届
委员会委员。

  共青团呼玛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59年12月12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58名。会议主
要任务;一、贯彻上级反右倾、鼓干劲文件精神;二、总结2 年来团的工作,部署今后团的工
作任务;三、选举产生毓柏生等13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共青团呼玛县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1月23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74名。

  会议主要任务。一、听取中共呼玛县委政治报告;二、总结团的工作,安排下步工作任务;
三,选举产生毓柏生等11人为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共青团呼玛县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62年3月2日召开。参加会议正式代表和列席代表共156
名。会议主要任务:一,传达贯彻省第四次团代会精神;二,总结全县几年来特别是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中团的工作成果;三、讨论研究如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一代,进一步动员全县青
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发挥突击队作用,促进青年思想作风无产阶级革命
化;四、选举产生刘奎利等23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共青团呼玛县第六次代表大会于1972年8月5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253 名。会议主
要任务:一、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论述,树立把共青团办成毛泽东思想大
学校的信心;二、听取并通过《沿着毛主席的建国路线胜利前进》的工作报告;三、选举产生
刘奎利等25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共青团呼玛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于1980年11月19日召开。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93 名。会议
主要任务:一、总结粉碎“四人帮”以来全县团的工作;二、提出今后团的工作任务;三、选
举产生崔坤等27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共呼玛县委和共青团大兴安岭地委的
领导亲临大会并讲了话。

  共青团呼玛县第八次代表大会于1984年12月4日召开。参加会议正式代表158名。会议的主
要任务是:一、总结第七次团代会以来全县共青团工作,二、对下步团的工作做出规划;三、
选举产生侯建国等17人为共青团呼玛县第八届委员会委员。这次会议,是继中国共产党十一届
三中全会和共青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召开的一次新时期团的盛会。会议指出,全县各级
团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特点,提高共青团的战斗力;会议
号召全县团员、青年,在县委领导下和全县人民同心同德,解放思想,投身改革,开拓创新,
为振兴边陲呼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978年,团县委按照上级部署,动员全县团员青年积极投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去,
彻底肃清流毒影响,开展了争当优秀团支部和模范团员的活动,通过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搞
了第二批整团活动,号召全县青年当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突击队;团县委从青少年思想教
育入手,抓了学雷锋做好事,提倡晚恋晚婚、节俭办婚事和计划生育等宣传教育活动。

  1979年,团县委从加强团的组织建设入手,对所有团支部书记和少先队辅导员进行了轮训,
同时在全县团组织中普遍开展了增产节约百日竞赛活动,完成指标8万元。

  1980年,新长征突击活动在全县团员青年中得到普遍开展,同时加强农村团的工作和青少
年教育,改变社会风气,争创先进团支部活动成为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的重要任务。

  1981年,全县广大团员青年,在团县委领导下,普遍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教育,
同时开展于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各级团组织和团员的模范
作用得到了加强。

  1982年,共青团各级组织积极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组织广大团员开展学雷锋、树新风、
做好事、送温暖活动,开展净化、绿化、美化环境工作;号召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
念,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树立“五讲四美”的新风尚,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
念,做一个守纪律的人。

  1983年,各级团组织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二大”和团的“十一大”文件精神,在团员
和青年中开展移风易俗、婚事新办活动为新婚青年创造条件,举办集体婚礼,节日晚会婚礼,
团日婚礼,旅行婚礼等;积极开展“采种支甘”(采树种支援甘肃)活动,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
任务。

  1984年,团县委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向雷锋式的好战士丁红军学习活动,广泛宣传丁红军的
模范事迹,教育广大团员青年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985年,各级团组织把团的工作同振兴呼玛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利用诗歌演唱会,演讲会,
青年致富有奖报告会等形式,积极引导广大青年破除旧观念,投身改革做改革的促进派。

  1986年,各级团组织以“建功立业,培育新人”为主题,开展“让理想在本职岗位上闪光”
活动。主要抓了4 项工作:一是开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文化的敬育,树立为人民服
务思想,加强对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团的各级后备干部队伍,
完善各项制度,三是开展建功立业、岗位练兵、优质服务、献计献策,做企业主人等活动;四
是积极推荐优秀团员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向党组织推荐80名优秀团员,被列为非党积极分子的
50名。

  1987年,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学习和讨论,
坚持了“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工作方针。在抓思想建设过程中,深入学习党中央文件,
分析和认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和危害,开展“好儿女青春献边疆”和便民服务活动;加强
了对失足劣迹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利用身边闪光点教育青年,思想教育寓于各项活动之中。在
抓组织建设中,以乡村团组织为重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展新团员281 名。同时在广
大青年中开展“双增双节”(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活动,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双增双节”累
计金额达12万余元。

   县 团 组 织、 团 员 统 计 表



  二、少年先锋队

  1943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县区两级由党组织建立起儿童团队,站岗放哨,盘查行人,监督
地富、反、坏不轨行为等,大生产运动中宣传鼓动,督促“二流子”、“懒汉”参加生产等活
动均作出了贡献。同时,使其从小得到了锻炼。

  1951年呼玛县完全小学和漠河区完全小学组建了少年先锋队。1952至1954年,全县除少数
偏远村屯小学外均建立了少先队组织。

  少年先锋队组织是学校中8—14岁优秀学生组成。佩带红领巾标志,根据人数组成大、中、
小队,设大中小队长和大中队辅导员。领导少年先锋队的责任,由党组织委托给了共青团组织,
平时活动为队日,每周1 次。可按队分散,也可集中活动。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少先
队组织改为“红小兵”组织。1978年10月恢复了少年先锋队组织,并开展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在团县委的直接领导下,积极
开展少年儿童的早期教育,组织有益于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活动,扩大了少先
队组织的社会影响,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少先队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1978年,全县少先队组织普遍开展了学雷锋活动,进行了阶级教育,路线教育,革命传统
教育,共产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1979年,开展了评选“三好学生,建设“万里绿色长城”,“爱校胜家,学雷锋树新风”
等活动,有些学校的少先队组织还建立多种文娱演出团、队,带动全校的文艺活动。

  1980年,团县委与学校配合对在校学生普遍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在学生中开展了污秽语
言大扫除活动和比学、赶、帮、超竞赛活动。

  1981年,在“六一”儿童节前后,团县委和县教育科为了增强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荣
誉感和责任感,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和文明礼貌教育,在第一小学校联合举行了少年先锋队呼玛
县直5 所学校首届检阅式大会,会上表彰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员。并在广大少年
儿童中开展了“我爱科学”和“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小红花”活动,认真贯彻全国第
六次少年儿童会议提出的“把全体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的方针。

  1982年,在少年儿童中广泛开展了文明礼貌月“红领巾”卫生街、美化环境和植树造林活
动。

  1983年,为加强少儿工作,团县委举办了首届辅导员学习班,对其进行了少先队理论和工
作方法的培训;为丰富少先队员生活,团县委举办了篝火晚会;建立了3所“少年之家”10 个
队室;表彰奖励245名优秀少先队员。

  1984年,进一步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教育,开展了学科学爱科学活动,调整充实了辅导员
队伍。

  1985年,全县普遍建立了少先队兴趣小组,学雷锋小组,为您服务小组,在假期走向社会,
开展了小发明活动;举办了呼玛县首届中小学生读书演讲会,推动全县青少年读书活动的发展,
暑假期间举办了呼玛县第一届“三好”学生夏令营旅游活动;开展了“尊师爱校”活动。

  1986年,全县开展了光荣的少先队员教育活动;普遍进行了理想,纪律,法律、文明礼貌、
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开展了队员挂奖章活动的试点工作和少先队员知识竞赛活动。

  1987年,全县城乡学校普遍开展了奖章队员制工作,进行了以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为主
要内容的教育,开展了“争当兴安好少年”和向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灾区募捐活动。

   县少先队组织、队员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