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



  一、科协

  1982年4 月重新成立了呼玛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1984年从科
委分出单设。同时建立起县级学会6个,协会2个。继1984年6月呼玛镇建立科普协会之后,9个
乡普遍成立了科普协会筹委会,到1987年有4个乡成立了科普协会;同年4月经县委常委会议讨
论决定,成立了呼玛县科学技术咨询中心。这些组织在“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科
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把开发利用本县资源,普及利用科学技术,加
速经济建设,摆脱贫困落后面貌视为宗旨。为全县普及和利用科学技术发挥了作用,为深化改
革,兴边富民创造了条件。

   县各协(学)会一览表



  科学技术协会(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为党和政府广泛联系科技
工作者,全面普及和发展科学技术事业,加速两个文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加格达河垦区历
史上以农为主,广种薄收,县政府根据畜牧学会的调查论证,提出该地区气候寒冷,气候多变,
水草丰厚,适合发展牧畜业的建议,调整了该地区的生产结构,增加了黄牛的饲养,稳定和发
展了该区的生产,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机学会引进推广大豆中耕机具,减少了工时,降低
了劳动强度,使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大,获得好的收成,实现了大豆自给有余。

  科协自1982年建立以来,全县各级协(学)会共召开了9次学术交流会,发表的论文、调查
报告、技术论证、专题报告、技术简报等194篇。其中获地区奖的9篇,在省级杂志上发表的1
篇。

  各级科协(学)会不仅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同时科学普及活动得到迅速开展。从本县实际出
发开办了蔬菜栽培技术培训班,养兔技术培训班,烹饪技术培训班,小四轮拖拉机驾驶员培训
班,珠算培训班,盆栽葡萄培训班,造林育林技术培训班等。还上映了科教影视片13场次,购
进微机11台,建立微机教化操作实验室1处,为青少年早期智力开发和微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应用打下基础。

  1987年8月4日,召开了呼玛县科协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有79人参加,科协副主席韩广惠
作了科协成立以来的工作报告,地区科协领导和县委领导到会祝贺,会议选举县委副书记、县
长王占国同志为科协名誉主席,县委副书记贾玉兰同志任科协主席,韩广惠为科协常务副主席,
张启芳、张绍卿任副主席。会议向全县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为振兴呼玛经济做出更大贡献的倡议。

  二、文联

  呼玛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联),是在中共呼玛县委直接领导下的全县文艺工作
者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1983年初,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为繁荣呼玛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专
业和业余作者的文学艺术水平,3月15 日经县委批准召开了呼玛县文联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
文联章程,发展了第一批会员,选举产生了文联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于学礼为文联主席,王春
亭、张吉顺为副主席;下设作者协会,音乐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新闻协会。

  本次会议规定,文联和各协会2年改选1次,每年底开1次年会,总结工作,制定计划,表
彰先进。平时活动以协会为主。

  1985年3 月,呼玛县文联召开首届会员大会,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
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号召全体会员,深入生活联系群众,开动脑筋,勇于创
新,给人民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会议改选产生第二届文联理事会,选举张吉顺为文联主
席,王春亭、佟正海为副主席。增设了电影协会。

  1987年初,县文联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改选产生第三届文联理事会,选举张吉顺为文联
主席,徐向捷、王春亭、佟正海为副主席。增设书法协会,民研协会。

  呼玛县文联自1983年成立到1987年已拥有会员110名,其中包括国家级会员1名,省级会员
18名,地级会员47名。下设8个协会。

  呼玛县文联成立后经常与县文化馆联合举办诗歌朗诵会、音乐会、美术书法和摄影展览,
广播通讯优秀稿件评选会等大型活动,组织会员进行文学、音乐、书法,美术、摄影等艺术门
类的创作。文学作品在省地级刊物、杂志上刊登有67篇;音乐作品在省地级刊物、汇演大会、
电台、电视台刊载、演出播发的35首;在地级文艺调演、汇演比赛中获奖作品17首;美术、书
法、摄影在省地级刊载和展出的有26幅。对呼玛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生活的提高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中苏友协

  中苏友好协会呼玛县分会建于1950年1 月31日。县委书记兼县长余建文任会长,陈学田任
副会长,共有委员7人,理事若干人。

  中苏友协呼玛分会的成立,为增进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发挥着
重大的作用。

  1953年至1955年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滞留本县的苏联侨民通过中苏友协呼玛分会,分批返回
苏联。

  1960年始,由于中苏关系的变化,中苏友好协会呼玛分会停止了活动。

  1987年11月30日,根据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87】65号文件精神,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恢复了中苏友好协会黑龙江省呼玛分会。县长王占国任主席,副县长刘奎利,于学礼、马元亮
任副主席,并下设办公室为政府常设专门办事机构。呼玛分会经省协同意与苏联的施玛诺夫斯
克、特格达,斯沃博德内等城市建立贸易关系。中苏友协呼玛分会主席王占国分别致信给苏方
3城市苏中友协,为发展呼玛与苏3城市的友好关系发出了友好的邀请。为实现省委提出的解放
思想,深化改革,“南联北开、两进东出”的战略决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四、个体劳动者协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力政策的不断深入,个体劳动者作为国
营、集体经济形式的补充得到迅速发展,既为社会就业提供了门路,又解放了社会劳动生产力,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发展个体经济,适应个体户的迫切愿望。于1987年召开了第一届个体劳
动者代表暨先进个体劳动者表彰大会,正式宣布成立呼玛县个体劳动者协会。选出个体劳协主
任、名誉主任、秘书长各1人,委员15人。通过了《个体劳动者协会章程》和给全县个体劳动
者的《倡议书》;表彰了11名积极提供服务,模范遵守国家政策,法令的优秀个体劳动者。从
此,呼玛县个体劳动者进入了自我管理,协同发展的新阶段。

  截止1987年全县拥有个体户570户,从业人员1 200人,在个体劳动者协会组织成立后,不
仅为促进呼玛商品经济的发展收到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并组织教
育个体劳动者致富不忘国家、不忘奉献,要树立个体劳动者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1987
年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发生后,广大个体劳动者居安思危,通过协会组织,开展了
向灾区捐献活动。全县个体劳动者捐衣物76件,现金740元;防汛修江堤捐款1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