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电影

第三节 电影



  一、电影公司

  1980年,原电影管理站改为电影公司,编制12人。管理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和企事业、农
林场矿43个放映队,共有16毫米放映机44台,8.75毫米放映机11台。各公社社员基本都能看到
电影。票价在0.05元到0.1 元之间。社员看电影采取包场形式,均由生产队统一付款。

  1982年,县建立了电视台,由于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对电影事业产生了冲击,又加原县
分治和农村改变了集体包场看电影的形式以及多数村屯没有放映场所、农民缺乏买票看电影的
习惯等,致使电影事业走向低潮。电影放映队陆续减少,放映员多数改行。截止1987年底,仅
存9 个放映队,其中半数是企业队。放映场次下降,发行收入随之减少,地区电影分公司分成
降低。于1983年开始亏损,当年亏1.04万元。为扭转亏损局面,电影公司建立了电器修理部,
开办了电器商店。在注意社会效益的同时采取多种门路抓经济效益,但仍入不敷出。县财政从
1984年开始,逐年给予一定补助,然而又逐年递减。

  二、电影院

  1982年,呼玛县电影院被大兴安岭地区电影系统评为安全优质放映最佳单位,给予奖励。
1986年黑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系统在全省开展文明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呼玛县电影院被评为大
兴安岭地区出席省集体模范单位,受到表彰。电影院虽然自1982年被电视冲击,经济效益不佳,
但历年都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放映场次和发行收入任务。

  1983年,黑龙江省电影公司为电影院更新了放映设备。新放映机是550二型,氙灯照明;
整流器设备是GFA100/30—48型,扩音机是Gy2×4—3型,带有扬声器1套。

  1984年11月开始能上映立体电影。自涂了金属银幕,向大兴安岭地区电影分公司租借了立
体眼镜和立体放映镜头。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魔术师的奇遇》,效果很好。

  1986年又购置了扩音机、扬声器、话筒,照明灯具等还音设备1套。从此,电影的放映质
量大为提高。但从1982 年起,上座率骤减,收入立刻下降。全体职工多方找门路,增加经济
效益,仍不能自负盈亏。详见附表。

   盈 亏 情 况 表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