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三编 木材生产

编下序


1964年大兴安岭林区投入开发建设。当时,在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生产部下设有生产
处,具体负责木材生产各项管理工作。松岭、新林、塔河3 个林业公司也与开发建设同步进行
规划开发。1965年这3 个林业公司开始试生产,当年生产木材119 483 立方米,翌年,向国家
交售商品材269 300 立方米。1965年9 月成立呼中林业公司筹建处。1966年5 月“文化大革命”
开始,经历了十年动乱。1970年3 月13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委会决定在生产指挥部下设木材生产
局,负责全区木材生产管理工作,至此,已基本建成松岭、新林、塔河、呼中4 个林业局,28
个林场,27个贮木场,生产能力达到270 万立方米。

1970年8 月5 日大兴安岭地区革委会决定在大兴安岭北坡额木尔河流域和古莲河流域分别
筹建阿木尔和古莲两个林业局。1971年5 月阿木尔林业局完成筹建任务,1973年首次向国家交
售商品材62 519立方米。1973年1 月古莲林业局筹建工作初具规模,1976年首次向国家交售商
品材36 020立方米。1973年12月28日原呼玛县管辖的十八站林业生产指挥部改为林管局十八站
林业局。197 6 年10月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已基本建成松岭、新林、塔河、呼中、阿木尔、古
莲、十八站7 个林业局,44个林场,33个贮木场,12个经营所,生产能力达到368 万立方米。

1977年3 月根据林业部总体发展规划的批复,将阿木尔林业局划分为阿木尔、图强两个林
业局,由此,大兴安岭林区已有8 个林业局。

1979年7 月1 日国家林业部决定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划归林业部领导,同年9 月17日地区
木材生产局改为林管局木材生产处。

为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大兴安岭林管局从1982年起进行企业整
顿和改革,1984年成立8 个林业公司,其中塔河林业局5 个,呼中林业局3 个。

1987年5 月6 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过火面积
114万公顷,烧死木蓄积3 900 万立方米,其中,可采烧死木1 500 万立方米。火灾过后,林区
又发生了虫害。为此,国务院与1988年初发出“虫口夺木”的号召,要求三年内完成烧死木生
产任务。为加强对抢采抢运烧死木工作的组织领导,林管局成立了抢救火烧木前线生产指挥部。
并在计划安排上实行“减南增北”;在生产布局上实行“南兵北调”,从未受灾的南四局抽调
7 000多名劳力、1 000多台设备参加烧死木生产。至1990年末,全局胜利完成烧死木生产任务,
同时林区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也得到全面恢复。全区已形成一支拥有8个林业局,53个林场,
19 675名林业生产一线工人的队伍,年生产能力达到400 万立方米。从开发至下限,已为国家
生产木材7 100多万立方米。

   1965—1990年完成木材产量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