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集材方式

第二章 集材

第一节 集材方式


  
  大兴安岭林区已采用的集材方式有三种,拖拉机集材,占总集材量的93.3%,畜力集材,占
总集材量的2.2%,人力集材,占总集材量的4.5%。集材方式完成量见下表。

   集材方式完成量统计表



   一、拖拉机集材

建区初,用黑龙江省松江拖拉机厂生产的J —50专用集材拖拉机集材。新林、松岭林业局70
年代用过苏联产的德特德—40型和40M 拖拉机,合计有48台,到1972年有完好17台,1978年全部
淘汰。阿木尔林业局1971年前后曾用过苏联产的德特德—60型拖拉机,合计有6 台。

1979年新林林业局购进3 台集—80型拖拉机进行集材试验,该机为轨式折腰转向集材拖拉机,
最大爬坡能力可达29°,集材载量可达12立方米,经两年试用后,因大兴安岭林区寒冷的气候条
件,使液压系统故障较多,故未继续使用。

1978年9 月新林林业局试验了芬兰制造的882KK 采运联合机、880S打枝造材联合机和928 型
装运联合机。该组设备是国家农林部1977年从芬兰引进,先在带岭林业实验局进行生产实验,后
调给新林林业局的。

1979年以后,大兴安岭林区集材作业已全部是J —50型专用集材拖拉机。机械集材比重已达
91.7%,平均年产量达4000~5000立米之间,1985年最高达到台年5 224立方米。

   拖拉机年末台数、产量



    机械集材比重



1979年,省劳动模范、十八站林业局曙光林场一工段J—50司机姜兆喜创造了单车集材9213
立方米的好成绩。

省劳动模范、塔河林业局塔林林场J—50司机丁孝民1978年创造单车集材10 192.5立方米,
1980年达到10 125立方米,两破万米大关。

省劳动模范,塔河林业局盘古林业公司第二采运大队五段J —50司机徐贻棉1980~1985年共
完成集材任务61 063立方米,平均每年突破万米大关。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十八站林业局十八站林场生产工段J —50司机兼综合作业
组组长张彦温,1986~1990年连续五年分别以11 150、10 032、10 034、10 008和10 927立方米
的单车集材产量创造和保持了全区集材最高记录。

二、畜力集材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漠河两县所辖的部分农业乡,每年都组织一部分畜力到附
近林业企业搞生产或伐区迹地清理,年完成任务在1—5 万立方米之间。

1973—1974年两年间,林区搞过大规模的畜力集材会战,动员省内生产建设兵团和农业县农
村劳力进入林区清林。到大兴安岭林区的生产建设兵团有:嫩江、双山、九三、红彦等,农业县
有:讷河、依安、青岗、甘南、克山、明水、泰来、太康、兰西、喜桂图旗、鄂旗,莫旗等,共
投入劳力1万余人,牲畜(牛马)4 000 余匹,集材套子3 000 余付。两年完成木材产量近110万
立方米。

   木材冬运农村入山人力畜力表



   三、人力集材

1982年以前,大兴安岭林区一直是处于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的三边状态,生产任务比较
紧张,生产条件不完全具备,因此,每年冬运都组织一定数量的人员(包括机关干部及各行各业
后勤、辅助生产人员)上山搞木材生产,年完成任务在1 —10万之间。

1987年“5·6 ”大火后,北四局组织一部分农业县农村劳力进山搞火烧迹地清理,至1990年
共完成火烧木生产任务830 494 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