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运 汽车运材是大兴安岭木材生产运输的主要方式。
木材生产之前,先修运材公路。运材公路分干线、支线和岔线,所占比例依次为12.5%,45.8%
和33%。运材公路等级,按林业部颁布的标准衡量,干线为一、二级路面,一级路面占60%,二
级路面占40%;支线为二、三级路面,岔线为四级路面。岔线与伐区相接部分为简易道(也称冻
板道),约占运材公路的8.7%。简易道在每年准备作业时修通,冬季冻结后运材汽车即可驶入
运材。
汽车运材分原条和原木两种,以原条为主,约占木材生产运输总量的95—98%。主要集中
在当年的1O月中旬至第二年的4月中旬,林区职工称之为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
一、运材车辆
大兴安岭木材生产运输主要使用过捷克斯洛伐克生产的太脱拉138/148 汽车,我国生产的
解放、东风、长征160 、T815型和东方红6658型汽车,瑞典生产的斯康尼亚和日本生产的尼桑
汽车。
太脱拉、斯康尼亚、尼桑、长征160和T815型以及东方红6658型汽车改装运材装置后与15
吨或20吨双轴运材拖车匹配,解放和东风牌汽车改装运材装置后与7.5 吨单轴运材拖车匹配,
组成原条运输车。
1967年松岭、新林和塔河三局投入56台太脱拉138 汽车运材,1968年投入91台太脱拉汽车
运材,太脱拉汽车达到193 台。
1971年开始投入37台解放牌(CA—10B)进行运材。此后逐年增加,1983年达到451台。由
于该车性能落后,运材成本较高,1984年开始被逐年淘汰,或被新型解放(141 型)汽车所代
替。1990年保有量为259 台。
1972年内蒙牙克石林管局所辖阿里河、吉文、甘河和克一河局划归大兴安岭林管局,克一
河有16台太脱拉111 型汽车投入运材。当年运材汽车保有量达到442 台。
1975年呼中局首次使用斯康尼亚汽车运材。1977年呼中、吉文两局55台斯康尼亚汽车全部
投入木材运输。1988年管局又用世行贷款购买20台斯康尼亚LT112 型汽车,配给呼中局运材。
1978年松岭局壮志林场试用东风牌汽车运材,1979年和1980年阿木尔局长缨汽车队和图强
局育英汽车队也相继使用东风牌汽车运材。1982年全管局东风牌运材汽车保有量为172台,1990
年达到628 台。
1978年有73台太脱拉148 汽车投入木材生产运输。其中新林局10台,塔河局31台,呼中局
8台,阿木尔局8 台,吉文局1台,克一河局15台。由于该车有的零部件质量欠佳,加之高寒地
区气候影响,橡胶件极易损坏,以及零部件供应不足,驾驶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除
新林局使用较好外,塔河、呼中和阿木尔局都未发挥出应有效能。
1981年试用长征CZ160 和东方红6658型汽车运材,经18 000公里试运后,管局组织有关技
术人员与厂家共同鉴定,动力性、经济性和通过性基本良好。但长征CZ160 汽车有的零部件质
量较差;东方红6658型汽车橡胶件和塑料件不耐低温,驾驶室造型和舒适性较差。改进后,林
业部林工司机电处认为可作为东北林区大型汽车运材过渡车型。使用这两种汽车运材数量很少,
1985年最多为25台。
1987年“5、6 ”森林火灾后,用日本援款和世行贷款招标选购了180 台尼桑汽车,1990
年已投入158 台进行木材生产运输。
1967—1990年运材汽车保有量情况
二、运材汽车管理
运材汽车实行集中管理,分散使用。运材汽车都归汽车队管理。1990年有43个运材汽车队。
运材汽车队有三种类型。(一)局直属汽车队有5个,即呼中局的呼中、呼源和碧水汽车队,
阿木尔局阿木尔汽车队和西林吉局汽车队。(二)综合林场运材汽车队有23个。其中,松岭局
5个,新林局7个,塔河局6个,呼中局3个(雄关、苍山和宏伟林场),阿木尔局长缨公司汽车
队和十八站局查班河林场汽车队。(三)林场运材汽车队有15个,其中,西林吉局4个,图强
局7 个,十八站局4 个。
运材汽车使用归调度统一指挥。汽车队调度根据局、场调度指令,安排配备运材车辆,保
证木材生产运输按计划执行。
三、运材汽车利用率
1971—1978年在49.4—57%,1978—1983年在56—61.4%,1985—1990年在60.3—70%。1973
年利用率最低,为49.4%;1990年利用率最高,为70%。
四、汽车运材平均距离
1976年前在28.5公里以内,1977—1982年在30—39.2公里,1983—1988年在42.1—54.6公里,
1989和1990年分别为60.4和60.8公里。
五、汽车运材平均技术速度
1980年前在25—35公里/小时,1981—1985年在35~45公里/小时,1986—1990年在45~50
公里/小时。
六、汽车运材平均载量
大型汽车在25—28立米,中型汽车在15—17立米。
七、汽车运材效率
汽车运材平均台年效率,1967年为5 789 立米,1968年为6 801 立米,1972年为4 380 立米。
1975年为14.8万立米公里,其中大型汽车运材为18.8万立米公里,中型汽车运材为11.8万立米公
里。1977~1982年为15.1~18.6万立米公里,其中大型汽车运材为19.2~23.8万立米公里,中型
汽车运材为11.8~0 6.4 万立米公里。1983—1987年为20 22 万立米公里,其中大型汽车运材为
25.1—28.9万立米公里,中型汽车运材为18.8—21.9万立米公里。1988年为24.1万立米公里,其
中大型汽车运材为27万立米公里,中型汽车运材为21万立米公里。1990年为26万立米公里,其中
大型汽车运材为31.2万立米公里,中型汽车运材为24.9万立米公里。1989年汽车运材效率为历史
最好水平,达到27.6万立米公里,其中大型汽车运材达到40万立米公里,中型汽车运材达到26.8
万立米公里。
1967—1990年汽车运材效率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