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编下序

第四编 林产工业

编下序


  大兴专岭林区的林产工业自开发建设以来,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65年到1973年为第一阶段,此间林产工业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只在木材调运处
设1 名同志主管林产工业方面的工作。这时主要生产形式只是以圆锯设备的一些小型锯材生产点,
所生产的锯材产品全部供给企业内部的基本建设使用,部分桌椅等家俱也只供给企业内部使用。
这些厂点的建设全部用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国家没有投资。

从1973年到1979年为林产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林业建设的不断发展,木材生产已初具
规模,林产工业的发展被提到议事日程。1974年林产工业从木材调运处分离出来,成立了林产工
业局,编制由开始的7 人逐步增加到1979年的16人。局隶属地区领导,下设生产技术科,计划科,
供销科,秘书科。其主要业务是对各林业局的林产工业进行行业指导,木材加工产品的经销。1978
年经销部分由木材调运处管理,林产工业只负责林产工业的行业指导。从1974年到1979年期间,
国家投资兴建了加格达奇木材加工厂、翠岗木材综合加工厂锯材车间两处木材加工企业,承担了
国拨锯材的加工任务。各林业局自筹资金兴建了一批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综合利用材,还生产一
部分家俱、镜框条等产品。锯材、镜框条等产品销往外省市,家俱主要在当地销售,以“自给自
足”,满足当时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1980年到1990年是林产工业迅速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林产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林业可采资源逐
年减少,老林区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教训,对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产工业的认识进一步
提高。为此林管局于1980年4 月1 日成立了林产工业公司,对全区林产工业实行财务、计划、销
售、基本建设统一管理,产运销一条龙的管理体制,充实了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重新组建了生产技术科,计划科、财务科、供销科、办公室、政治处等二层机构。林管局在4 月
召开了全区第一次林产工业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发展林产工业要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体的国营、
集体两个轮子一起转、依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原则发展林产工业,会议下发了《关于发展林产
工业的苦干规定》(即二十条)。经林管局决定,林产工业企业生产所剩利润用于发展林产工业
的工厂建设。在以后的几年里先后建成纸、锯材、人造板、木制品等林产工业的加工企业,国家
投资兴建了翠岗木材综合加工厂的纤维板车间。1981年原铁道兵兴建的碧水木材综合加工厂移交
给林业。

由于林产工业实行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产销衔接的管理体制,加之认识的不断深化,人力、
财力、物力加大投入、使林产工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到1990年末林产工业总投资15374 万元,其
中国家投资1993.80 万元,企业自筹资金13380.20万元。已建成林产工业厂点59处。其中锯材加
工厂40处(含车间),纤维板厂2 处(车间),胶合板厂4处(车间),刨花板厂1处(车间),
卫生筷子厂7 处,造纸厂1处,木炭厂1处,木器加工厂35处(车间)。已形成固定资产10 205.7
万元,拥有各种设备2 549混合台件。

到1990年,已形成生产能力:锯材78万立方米,纤维板4 000立方米,胶台板l3 000 立方米,
卫生筷子34 000箱,刨花板10 000立方米,纸4 500吨。已形成了锯材、人造板、木制品、家俱、
纸等五大类产品一百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十几个省市。呼中龙朋卫生筷子有限公司的卫生筷
子,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地,共创汇438.2 万美元。

由于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呼中龙朋卫生筷子厂的卫生筷子创
部优产品,新林翠岗木材综合加工厂硬质纤维板,新林兴国卫生筷子厂的卫生筷子,塔河盘古加
工厂的锯材等三项产品创省优产品。1990年锯材材质合恪率达到98.1%,规格合格率达到85.8%,
胶合板合格率达到96%,一、二等品率达列52%,纤维板合格率达到97.2%,一、二等品率达到85%,
卫生筷子合格率达到95.3%,纸合格率100%。

  林产工业的大发展使职工队伍不断扩大,1990年年末林产工业战线。职工人数已达20 703人。

  到1990年末,大兴安岭林区的林产工业为国家提供锯材产品2 799 389立方米。卫生筷子699 347
箱,木制品370 215件,胶合板11 216立方米,纤维板35 768立方米.刨花板8 548立方米,木炭120
吨,纸17 923吨,木片5 147立方米。累计实现产值81 214.5万元,实现利润13 752.9万元。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大兴安岭林产工业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有计划、有重点
的同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加拿大、苏联等国家进行了技术交流。引进了日本卫生
筷子的生产设备,合资建立了呼中龙朋卫生筷子有限公司。同时。采取各种办法,了解国际上的
木材加工业的发展情况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情况,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
管理水平,开拓新产品,加快林产工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林产工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