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森林更新技术

第三节 森林更新技术


  
  森林更新技术主要包括:适地适树、造林密度、良种壮苗、整地方法、植苗方法、幼林抚育
等项技术措施,以提高人工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保证人工林有良好的结构和最佳的生产量。

   一、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就是使更新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与迹地立地条件相适应、相统一,从而保证更新成效。

  兴安落叶松是大兴安岭的乡土树种.具有生长快、喜光耐严寒,适应性强的特点,可在各种
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植苗更新,对林地植苗更新难度大的成过熟林分、宜采用择伐、渐伐方式依
靠天然更新恢复森林资源。

  樟子松适宜在山上部、斜坡、缓坡砂砾质土及排水良好的迹地上进行更新造林,不适宜在积
水草甸和透水不良的粘质土立地类型上植苗更新。

  云杉适于生长在排水良好,土层肥沃的山麓缓坡或小台地上植苗更新。

   二、造林密度

  密度对植苗后林分生长发育影响极大,直接涉及新造林分郁闭和成林的早晚和林木分化竞争
的进程,以及林分质量和生产率高低。

  人工更新不论植苗,还是直播于1970年前采用的造林密度为每公顷4400株,1970年以后均采
用每公顷3300株。但1985年后,兴安落叶松速生丰产林造林密度规定为每公顷405株至2490株,
杨树速生丰产林为每公顷285至1110株。

   三、整地造林技术

(一)人工更新皆伐迹地和重火烧迹地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整地工作。

植苗更新采用带状清理,穴状整地、细致栽植,及时抚育等诸措施。

直播更新是在清除复被物、细致整地的前提下,采用点播、播后覆土、厚度小于3 厘米,每
穴30—35粒,每公顷3300穴,播种时间岭南为5 月下旬,岭北为6 月上旬。

直播用的种子必须经过精选、检疫、发芽试验及消毒、防鼠等项措施。在鼠害高峰的年、月
份不得进行。适宜在大兴安岭播种的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播种的当年或第二年不进行抚
育,第三年开始按2、2、1、1型进行抚育。

(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天然更新不足的择伐、渐伐伐区和不宜人工更新且留有母树的
皆伐迹地及中度火烧迹地,需采取人工措施,为天然更新创造条件,使之达到更新标准。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始于1968年。当时全部采用人工整地方法促进更新,1982年新林林业局在
宏图试制成滚筒式促进整地器并得到推广。

机械促进整地标准是破土面积占迹地面积的25%以上即为合格。人工块状整地要求每公顷
833—1110块,块的规格1×1米或1×2米,块间距离3—6米,深15—20厘米;人工带状整地规格
为带距2—4米,带宽0.5—0.8 米,深5—l0厘米。

人工促进整地时间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结实量预测预报为依据,在结实丰年或平年的前一
年秋季或当年3 月份和秋季及翌年夏秋进行整地。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3 —5 年后,达不到天然更新标准的林分,即每公顷天然目的树种幼苗不
足6000株或幼树不足3000株,更新频度小于60%的,进行人工补植或补播,达到更新标准。

(三)天然更新:对一次采育伐伐区或主伐后林分郁闭度保留0.5 以上的采伐迹地依靠天然
更新恢复森林资源。

(四)人工天然混合更新:对郁闭度不足0.4 的采伐或火烧迹地,天然针阔叶树每公顷虽达
1000—1500株,但分布不均的林分,采用穴状整地,人工补植针叶树、择优保留阔叶树的原则,
从而达到人工天然混合更新恢复森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