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 一、天然幼中龄林分特点
天然中幼龄林是大兴安岭林区的一大优势,亦是林管局历年开展抚育间伐的主要对象,主要
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面积大,分布广 据1989年森林资源统计,大兴安岭林管局到1989年末,有林地面积为581.5
万公顷,蓄积5.21亿立方米,其中天然幼龄林面积118.0 万公顷,蓄积0.47亿立方米;天然中龄
林面积127.3 万公顷,蓄积1.08亿立方米。天然幼中龄林面积合计245.3 万公顷,蓄积合计1.55
亿立方米,分别占有林地总面积和总蓄积的42.1%和29.7%。这些天然幼中龄林分布于北纬50°10′
—53°35′,东径121°12′—127°01′之间,在各林业局均有分布。
天然幼中龄林面积蓄积统计表
树种单一 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植被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白桦为辅、樟子松、柞树、山杨、
黑桦、柳树、云杉等在天然幼中龄林中也不一定数量分布。主要林型有矶踯躅落叶松林、杜鹃落
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杜鹃白桦林等。
林管局天然幼中龄林优势树种统计表
径级小,郁闭度大 这些天然幼中龄林在原始状态下,呈团块状分布,团块内林分密度大,
径级小,自然稀疏强烈,单位面积蓄积少,生长缓慢,林分生产力较低。它是可望接续利用的主
要森林资源,因此,加快对天然幼中龄林的抚育间伐是大兴安岭林区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实现避危兴林的有效途径。
二、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技术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是从林分的幼龄阶段开始到森林成熟前一个龄级结束的一项重要经营
措施。内容主要是在有培育前途的林分中伐除影响目的树种优势木生长的病腐木、霸王树、被压
木、割除灌木等。目的是调整和改善林分组成,提高林分质量;加速林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木
材产量;改善林分卫生环境,增强和发挥森林多种效能。同时,通过抚育间伐出一定数量的木材,
支援国家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在抚育间伐作业中按“三砍三留”(即砍坏留好,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的原则,尽量使保
留木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生产力。对疏密不均,呈群团状分布的天然幼中龄林按郁闭
度控制。
对天然幼中龄林郁闭度在0.7以上,或下层目的树种在3000株以上或幼苗7000株以上,分布
均匀并受非目的树种抑制生长郁闭度在0.6以上的林分实行间伐。间伐强度,透光抚育可伐去原
林分蓄积量1O—20%,生长抚育可伐去原林分蓄积量的15—30%,抚育后林分郁闭度不低于0.5。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在一龄级至四龄级,防止在“老头林”中抚育。
对遭受轻度病、虫、火灾、风害等危害的林分进行抚育。
国家和大兴安岭林管局非常重视森林抚育工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法规,使天然幼中
龄林抚育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开展起来。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执行的技术法规是:
1965—1978年执行林业部1962年制定颁发的《国有林抚育改造作业技术规程》和1963年林业
部制定的《国有林抚育、改造作业设计办法》。
1978—1980年执行国家林业总局1978年制定的包括人工成林抚育,天然次生林抚育,低产林
改造,特种林抚育的《国有林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1980年4 月22日,大兴安岭林管局依照国家林业总局制定的抚育改造规程,结合本林区特点,
首次制定颁发了《大兴安岭林管局关于天然幼中龄林抚育管理的暂行规定(试行)》。明确了天
然幼中龄林抚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调整林分密度和树种组成比例;提高林分质量;加速林木生
长,提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改善森林环境,提高森林的防效功能,充分发挥森林保持自然生态
平衡的作用;达到实现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明确规定了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规划,因林制宜,以抚育为主、抚育、改造、利用相
结合”的方针,坚决克服和制止单纯取材现象或忽视利用等错误作法,抚育应本着由近及远,先
急后缓,成沟成坡,集中连片的原则进行。明确了大兴安岭林区的抚育对象、起始年限、重复期、
种类方法、生产管理以及抚育伐产品经销等方面的内容。
1985年5 月,林管局结合本区天然幼中龄林抚育生产发展,颁布了《大兴安岭林管局天然幼
中林抚育间伐技术规程(试行)》。它突出了贯彻《森林法》和国家林业总局制定抚育改造技术
规程,突出了“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造管并举、综合利用”的方针,进一步阐明了抚育间
伐的目的、任务与技术标准,以及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培育出速生丰产林,明确了
抚育间伐调查设计的重要性。
大兴安岭林管局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标准1982年以前执行的是林业部制
定的《东北、内蒙古林区林业企业抚育间伐质量检查验收办法》。1982年,大兴安岭林管局制定
了《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质量检查验收标准》。1984年3 月,林管局在修改完善原有标准的基
础上,又制定下发了《大兴安岭林管局天然中幼龄林抚育间伐检查验收办法(试行)》和《大兴
安岭林管局天然中幼龄林质量检查评比标准》。1988年,林管局又对1984年制定颁发的“抚育间
伐质量检查验收办法”和“质量检查评比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通过这些检查验收办法和标准
的实行与不断完善,有力地推动了抚育规程的贯彻执行和抚育间伐生产的发展。
三、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生产方式及生产发展过程
大兴安岭林管局的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从开发初期的1965年至1990年,其发展过程即是整
个林区森林抚育的发展过程,大体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65—1980年。
当时由于正是林区开发建设初期,生产技术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抚育间
伐生产基本是手工和半手工作业,使用的工具主要是镰刀、斧子、弯把锯、马套子等。生产人员
以家属、知青和外委人员为主。调查设计粗放,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不大,特别是1980年以前的许
多天然幼中龄林抚育生产没有进行调查设计。在1980年的抚育伐生产中,进行调查设计的作业场
地仅占总生产任务的66.6%。这一时期抚育间伐生产管理粗放,资源浪费较严重,丢件子严重,
伐根较高,单纯取材问题突出,并且当时一次采育伐也列入在抚育间伐生产中。抚育伐材这时由
各林业局营林部门负责销售。1971—1979年,克一河、甘河、吉文、阿里河、大杨树5 个林业局
曾隶属大兴安岭林管局领导,在此期间这5 个林业局年均完成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12.8万亩
(下面统计数字中不包括这部分数字)。
这一时期,全管局共完成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490589亩,年均完成30662 亩,累计出材35.6
万立方米。整个这一阶段抚育间伐生产作业质量始终在80分左右,1980年林管局联合检查验收全
管局作业质量分数77分。
第二阶段,1981—1985年。
这一时期的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工作由于调查设计质量迅速提高,抚育作业机械的引进和
推广,抚育间伐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营林经营承包的全面铺开和对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工
作的不断加强等推动下,使大兴安岭林管局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工作迅猛提高。
在这一时期里由于呼中、十八站等林业局相继建立了营林调查设计队,天然幼中林抚育间伐
基本能作到调查设计先行。1981年抚育生产中,进行调查设计的场地占总作业场地的98%,较1980
年提高了31.4%。并且设计资料文图表俱全。但当时的调查设计仍与现场出入较大,有的将老头
林、疏林地及达不到抚育要求或未到抚育间隔期的林分也圈入抚育场地,并有边生产边设计的现
象。
从1981年起,大部分林业局在天然幼中林抚育生产中都开始实行合同制和经济承包责任制。
至1984年,各林业局均实行了以责为核心,责、权、利相结合的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并都制定
了相应的经济承包办法或方案。1981年全管局天然幼中龄林抚育生产共有承包户1050个,其中个
人承包户249 个,联户承包户554 个,其它形式承包户247 个。通过经营承包的不断完善,调动
了生产人员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
抚育机械在此期间发展迅速。1981年3 月,我区邀请了泰州林机厂工程技术人员来我区进行
割灌机手培训,共培训割灌机手64名。1981年7 月,林管局在新林林业局召开了推广使用割灌机
现场会,之后,各林业局都相继举办了割灌机使用技术培训班。1984年7 月,林业部在新林林业
局专门召开了全国割灌机使用推广经验交流会,会议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61名同志参加。
通过几年对抚育机械的不断引进和推广,到1985年,全林区基本结束了过去抚育生产中的人海战
术、手工作业、割灌机、油锯、集材30、集材50、集材252 、DT30、随车吊、悬臂式液压装车机
等成龙配套机械广泛应用到抚育生产的各道工序,有70%的林场实现机械化作业。机械化程度的
提高,既成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又降低了伐根,提高了作业质量。
1981年,呼中林业局首先成立了营林生产作业质量检查验收队伍。到1984年,新林、塔河等
林业局也相继成立了营林质量验收队,并重视对验收队员的系统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验收质量,
保证了作业质量。
1982年以后,我区天然幼中林抚育科学试验工作有所发展。1982年,呼中、新林、松岭等林
业局结合生产建立永久试验样地180余块,1984年又建立了210块样地,并开始定期进行观测研究。
1985年,为了查清我区开发建设以来已抚育的天然幼中龄林状况,研究抚育间伐效果,为今后确
定抚育措施,编制长远经营规划提供依据,林管局决定对全区已抚育过的天然幼中龄林进行一次
全面细致的普查。为了搞好这次普查工作,1985年6月,林管局在新林林业局塔源林场举办了为
期7天的由各林业局营林处主管主任和技术人员参加的普查学习班。7月份,林管局印发了《大兴
安岭天然幼中龄林地普查方案》,各林业局依据该方案精神,分别制定了各地的普查方案,同年
10月份,普查的外业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
抚育伐材的销售1984年以前仍由营林部门负责。
1984年,1985年大兴安岭林管局在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生产中开展了以“千亩无返工、万
亩无质量事故”为核心的劳动竞赛,使抚育间伐工作较1980年以前有了飞跃发展。1981年全管局
抚育间伐生产作业质量首次超过90分,达到92分,较1980年提高15分,创历史最好水平,并在这
5 年里始终保持在90分以上。抚育间伐场地开始向成沟成坡大面积综合抚育方向发展。到1984年,
全林区抚育间伐生产首次消灭了三类伐区。5 年间共完成天然幼中龄林抚育5318996 亩,年均完
成1065779 亩,抚育及改造累计出材2059805 立方米。
第三阶段,1986—1990年。
大兴安岭林管局的天然幼中龄林抚育工作在这一时期内稳步发展,其主要特点是,在抚育间
伐生产作业前开展上岗前技术培训工作。即在每年生产开始前,各林业局首先举办抚育管理技术
员、现场员抚育技术学习班,然后再由技术人员、现场员到抚育作业现场为直接生产作业人员办
班,讲授抚育间伐技术以及安全防火等知识,并在抚育现场做出伐前示伐标准地,培训后,采取
上岗考试的形式,对考试合格者方能允许上岗作业。几年来,岗前培训工作已做为一项制度在全
区范围内坚持开展,通过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抚育间伐一次作业合格率,降低了返
工次数。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调查设计在这阶段又有较大发展。1987—1990年,全区各林业局都相继成
立了营林调查设计队。使天然幼中龄林抚育做到了先设计后生产,并且调查设计内业工作也逐年
完善,各林业局均能够把每年的抚育场地按小班将林分的各项因子、抚育强度、出材量、用工量、
经济效益、作业验收单、采伐许可证等资料上图、上卡、上表,做到文图表一致,建立起一套完
整的永久性抚育间伐资料,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林管局开始对各林业局实行全面承包。在1989年林管局对各林业局的承包指标中,将
天然幼中龄林抚育做为否定指标进行考核,抚育间伐分数占各企业百分制考核指标中的9 分,各
林业局又按与林管局签定的承包合同,将抚育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林场、经营所,并层层签定责任
状和承包合同,使抚育伐生产任务落实到每个生产人员身上,极大地促进了抚育间伐工作的发展。
1988年以来,各林业局根据林业部林工字〔1988〕423 号文件《关于加强国有林区森工企业
营林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要求,都陆续组建了营林生产质量检查验收队,在全区范围内普遍推
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使天然幼中龄林抚育检查验收做到了逐林班、逐小班、逐小号进行面积核
实和作业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按检查验收办法和作业质量评定标准,执行开一号、作业一号、验
收一号、拨交一号的制度。
这一时期天然幼中龄林抚育的科学研究、科学试验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成果显著。林管局
从1985年开始进行的天然幼中龄林抚育林地普查的外业和内业工作至1988年全部结束。通过这次
普查,查清了我区天然幼中龄林抚育林地的面积和蓄积;查清了抚育林分各树种面积、蓄积按龄
级的分布状况;基本查清了各龄级林分抚育强度、保留株数及郁闭度;掌握了抚育林分各树种生
长率和枯损率;查清了抚育林分的立地条件、生长量和枯损量;基本查清了抚育后不同积温带主
要林型的林分生长率;编制了“兴安落叶松天然幼中龄林动态间伐模型”和“大兴安岭林区落叶
松、樟子松、白桦胸径、根径回归方程式”。这次普查工作为今后合理经营好现有天然后备森林
资源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实现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由定性向定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
对这次普查资料的系统研究,由森林经营局程焕章、朱烈云、李郁等同志撰写的“大兴安岭天然
中幼林抚育间伐效果及兴安落叶松天然中幼林动态间伐系统研究”的论文,获1990年度林业部科
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开始的对天然幼中龄林抚育林地火烧剩余物处理的试验工作,通过两
年多试验研究,已取得部分阶段性成果。1988年8 月—9 月,国际林联在我区召开北方森林经营
管理学术会议,会上,我区交流发表了“兴安落叶松中幼林密度管理”等12篇森林经营管理方面
的论文,受到与会各国专家的普遍好评。
这一时期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稳步发展,5 年共完成天然幼中龄林抚育3758449 亩,年均
完成751690亩(北部火烧的塔河、阿木尔、图强、西林吉4 个林业局,自1987年火烧后,年抚育
很少,1989、1990年两年这4 个林业局仅进行天然幼中龄林抚育100000亩)。抚育改造累计出材
212405 2立方米。
四、天然幼中龄林抚育效果
通过对天然幼中龄林的抚育间伐,清除了部分霸王树、病腐木以及灌木、杂草等,减少了林
地养分损失,改善了林分卫生状况,为保留木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了林木生长,同时又
获得了部分木材。据1988年普查结果计算,天然幼中龄林抚育间伐后每公顷蓄积较未抚育林分提
高7.98%,净生长率提高2.43倍,并且通过抚育间伐每亩可出抚育伐商品材0.5立方米左右。全
林区抚育改造累计出材454万立方米。
大兴安岭林管局各林业局每天天然中幼林抚育面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