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家畜家禽

第一节 家畜家禽


  
  开发大兴安岭初期,林区畜牧业发展缓慢。为了加快林区养殖业发展,70年代,各林业局相
继成立了农牧科或农副科,主抓林区养殖业。1975年根据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一封信》和中共
中央《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通知》精神,各林业局积极发展集体养猪业,鼓励职工家属养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形成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新局面。个体养殖
专业户、重点户大量涌现。特别是“七五”期间,各林业局都成立了多种经营公司,把养殖业作
为基础产业摆上日程,同时林业局对养殖业积极扶持,每年都拿出部分协作材兑换饲料,促进了
养殖业发展。1986年新林林业局制定了“多种经营战线竞赛评比奖罚条例”下发各单位,1987年
7个林场建成了百头猪、千只鸡饲养场规模。1989年,林管局在新林大乌苏林场召开林区基地建
设现场会。同年林管局下发了大林多〈1989〉3号文件,林区当年建成百头猪、千只鸡生产基地20
处,1990年发展到25处,如塔源千只鸡场、碧洲百头猪场、盘古分局四百头养猪场。在林管局嫩
江良种场召开大兴安岭林区科学养猪现场会,推广了打浆青贮饲料,进一步推动了林区养猪业发
展。
  林区非常重视“科技兴牧”工作,中心环节抓好“两优两化”,即优良品种,优质饲料,饲
养管理规范化,疫病防治科学化。先后推广了哈白、长白、苏白、三江白猪等优良品种,滨白42、
伊沙、迪卡、艾维因、AA等优良鸡品种。集体养鸡场全部采用笼式立体标准化饲养。在饲养技术
上推广猪的直线育肥技术、鸡的综合高产技术、牛的集中育肥技术、科学养鱼技术操作规程等。

  林区大牲畜饲养以马牛为主。70年代饲养马牛,主要用于使役拉脚,运送生产生活用品,山
场倒套子。到80年代,随着林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牛羊肉需求量迅速增加,部分林业局建起
黄牛、羊生产基地,以加快发展养牛、养羊业。1986年林管局投资60万元,在大杨树农工商联合
公司振兴农场兴建黄牛基地,由于发生鸟毕血吸虫及经营管理不善,1988年下马。1987年,在松
岭林业局平岚建养羊基地,高峰时存栏400余只,由于发生血吸虫病,1989年下马。1990年西林
吉林业局多种经营公司黑山头农牧场从外地购进黄牛120头,饲养管理采取集体购入,个人承包,
利润分成的办法,当年产犊10余头。为林区发展养牛业提供了很好的生产模式。

   家畜家禽饲养情况表


注:表内数字1974-1979年含内蒙“西四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