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下序
第六章 设备管理
章下序
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以来,各种先进生产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到1974年,
主要设备已达到8 356台,木材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4%。1990年主要设备达到了11 908台,
木材生产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93.4%。但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设备管理不力,状态很差,
1974年主要生产设备完好率仅有56%。 1977年后逐步建立健全了设备管理体系,木材生产、基本
建设、营林、林产工业和多种经营五条战线的设备统由机电部门管理。通过大打设备翻身仗和连
续7年的状态升级,到1984年设备状态基本得到了恢复,完好率达到86.9%。
1985年后,按照设备工程学的观点,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从设备选型、购置、
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自制设备包括设计、制造)全过程进行管理,将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入局(厂)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奖罚兑现。同时,逐步推行
设备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管理设备,提高了管理水平。1987年完好率提高到87.2%,1988年—
1990年稳定在92%以上。1985年以来,呼中、新林、松岭、十八站和塔河局先后被评为林管局设
备管理优秀、先进企业,呼中、新林、松岭和十八站局被林业部和黑龙江省授予设备管理优秀、
先进企业称号,新林和呼中两局被评为全国第一、二届和第三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