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纂始末 大兴安岭林区是新开发区,过去没有地方志,更没有林业志,《大兴安岭林业志》是第一部
林业专业志。它主要记载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以来发展变化的史实。
《大兴安岭林业志》的编纂始于1990年12月。1990年12月 8日,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召开
了《黑龙江省志·林业志》编纂委员会成立会议。会上落实了由省林业厅、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
岭林管局三家分别收集资料、分工撰写、共同编修省林业志的任务。行署副秘书长吕开太、行署
管局办公室副主任段振中、行署管局志办主任吴春甫参加会议,12月中旬向林管局常务会议汇报
会议精神,提出在落实《黑龙江省志·林业志》编纂任务的同时,编写《大兴安岭林业志》。这
个建议,得到林管局的批准,并决定成立领导机构。接着,大兴安岭地区编制委员会成立以王汉
忠为主任,张举、朱玉桥、赵志强为副主任的《大兴安岭林业志》编纂委员会。
从此,《大兴安岭林业志》的编纂工作就在编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
地开展起来。具体分为六步进行:
第一步,组织准备。在1991年1月13日前,林管局直属各处(局)成立了修志领导小组,切实
加强对本单位修志的领导,提供必要条件,解决具体问题,负责审定编写的志稿和上报的资料,
保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完成任务。同时,各单位都选定两名以上有专业水平和写作能力的修志
人员,脱离本职,进行修志。营林处、林产工业局等单位,都抽调4至7名修志人员。在组织准备
做好之后,召开了各处(局)修志领导小组和修志人员会议。刘文汉秘书长亲自部署编纂任务。
第二步,集中培训。从1991年1月15日起,由行署管局志办负责对各单位的修志员集中进行
了为期5天的培训。为胜任志稿编写和资料收集,要求各单位的修志员,都必须经过培训。经过
培训,他们提高了对修志的认识,掌握了本领,积极有效地投入了工作。
第三步,收集资料。1991年1月21日至3月30日,为收集、考证、整理资料阶段。强调资料是
修志的基础,要全面、系统、典型、翔实地收集、占有和运用资料,做到按本单位所分担篇、章、
节内容的要求,资料横不缺项,竖不断线,上限可以上溯,大体始于开发,下限到1990年末,个
别资料,时限稍有延长。
第四步,进行编写。1991年4月至7月30日,各单位自行编写专业志,大多数单位做到了按照
志体和篇目进行编写,反映出本专业的历史与现状的全貌和特点。有的单位在编写中,高标准、
严要求,志稿质量较好。但也有的单位,志体把握得不好,有些反复。
第五步,送审验收。1991年8月至9月,各单位的志稿开始送审。送审的志稿,都经过单位修
志领导小组审定签字。达到编写要求的,予以验收;达不到质量的,补充修改。有的部分只得由
行署管局志办或聘人,重新收集资料,另行编写。
第六步,总纂付梓。总纂是从1992年11月起,到1993年6月末完成的。这期间,总纂解决了
资料不齐全,体例不对头,文字不规范,表格不当,重复交叉等诸多问题,并完成了《总述》撰
写、专业图、照片制作和选定等全志的配套工程。
在《大兴安岭林业志》编纂过程中,编纂委员会主任、林管局长王汉忠对修志十分关心和重
视,亲自主持。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林管局常务副局长张举,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林管局副局长
赵志强、朱玉桥,亲自过问与指导修志工作。林管局直属各处(局)对修志工作给予了有力的帮助
和支持。有的处(局)领导亲自担任修志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和审修志稿,尽职尽责,做了大量工
作。这些领导同志是:李宝君、李力夫、单家臣、程焕章、朱列云、陆启荣、艾春林、
葛学林、赵维亭、吴文斌、赵广君、赵松高、张彦生、薛正民、李复春、吴顺根、李鹏宇等。
《大兴安岭林业志》的公开出版,可以使人们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大兴安岭林区,对于规
划经济发展和未来建设,对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对于“避危兴林”和“科技兴林”,对于运
用史料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发扬大兴安岭精神,都具有很大的意义。盛世修志,惠及子孙。相信
各界人们,会重视、欢迎、珍存和运用它,承认它的社会价值,发挥它的特有功能和作用。
数十名专业和兼职修志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内蒙古第二林业设计院援助制作调整后新
的林业区划图和森林资源图。编纂中参考了诸多著作和资料,如《东北林业发展史》(陶炎编著)、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周以良等编著)、《大兴安岭地区野生动物》(马逸清主编)等等。当此成
书之日,我们对所有为修志做出贡献的单位和同仁,深表崇敬和谢意。《大兴安岭林业志》,从
起步到完成,历时两年半,它凝聚了编纂委员会、林管局领导和全体修志人员的心血,是集体智
慧的结晶。
专志贵专。《大兴安岭林业志》是一部林业专业志,要求其内容侧重和突出林业。篇目设计,
以黑龙江省林业志的篇目为依据,林业之外,其他方面不便收入。
编写这部《大兴安岭林业志》,工程浩繁,加之专业性强,早期资料不全,体例生疏,难度
很大。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不厌其烦,力求翔实。但因水平所
限,定会有误漏,敬请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