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霜冻灾
第五节 霜冻灾
1940年(伪康德7年)10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安达城乡上空阴云密布,大雨倾盆,随着气温
的下降,边下雨边冻,由雨转雪,接着降下雨淞了(俗称“冰溜子”)。一夜之间城乡变成了冰
的世界,植物和建筑物都罩上了1寸厚的冰凌,胳膊粗的树权被压劈,电线坠断;小鸟、野兔
冻死无数,没冻死的鸟兽进屯寻食,饥不惧人。全县受到一次罕见的大灾。
建国后,绥化地区各县关于霜冻的记载50来次。
1950年9月16日~17日,安达县气温骤变,连续降霜,全县大秋作物普遍遭受霜冻,11个
区受灾面积700410亩。受冻作物高粱减产3成,玉米、大豆减产4成,谷子减产6成,杂豆、荞
麦绝产。
1957年,望奎县从8月份开始气温偏低(4℃),到9月13日遭受一场早霜,空气最低温度降
到1.3度,地面最低温度降到零下。低温霜冻造成庄稼减产3成。
1959年5月28日望奎县发生春季晚霜冻,空气最低温度1.4℃,地面温度为零下。5月下旬
安达县发生春季晚霜,全县大面积禾苗、菜秧遭冻害,造成毁种和补种。兰西县遭霜冻,使全
县粮食减产约17593吨。肇源霜灾面积为133952亩。
1961年明水县遭受早霜冻,农作物受霜冻面积186000亩。1962年海伦县遭霜冻,受灾面
积25563亩。明水县遭受霜冻,受灾面积305000亩。
1963年海伦县遭霜冻,受灾面积475054亩。
1964年明水县霜冻,受灾面积30万亩,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937742亩。安达全市遭
受霜冻,造成减产。9月10日望奎县遭受霜冻,空气最低温度2.2℃。地面最低温度-4.6℃,霜
冻加低温使全县粮食减产55000吨。
1965年5月24日,望奎县遭受春季晚霜冻,空气最低温度为1.5度,地面最低温度为-2.3℃。
1966年海伦县受霜灾,面积为37570亩。5月22日望奎受春季晚霜冻,空气最低温度为2.1℃,
地面最低温度为-4.2℃。
1967年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105579亩。9月10日望奎遭受秋季初霜冻,空气最低温度
为—0.4℃,地面最低温度为—3.4℃,为枯霜冻,有2/3的大田作物冻死,是这个县建国以来
霜冻灾害最重的一年。
1968年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为5672亩。
1969年,肇源县遭受霜冻。9月19日肇州受秋初霜冻,成灾面积50万亩,平均减产25%。5
月27日望奎县遭受春季晚霜冻,空气最低温度为2.4℃,地面最低温度为-2.3℃,成灾1439280
亩。9月7日,又遭一场早霜冻,空气最低温度为2.5℃,地面温度-1.2℃,灯塔、富绕、灵山、
先锋等公社受灾严重。全县农作物由于低温、连雨和早霜,有11.3%未成熟,造成粮食减产58000
吨。
1970年海伦县局部地区受霜冻,面积较小,只有435亩。
1972年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133191亩。肇源县受早霜,全县农田每亩减产近30公斤。
肇州县9月19日下霜,作物受冻害,成灾面积58万亩,减产平均在10%以上。望奎县春季霜冻,
8月降冰雹,9、10月霪雨低温寡照,庄稼贪青晚熟,秋季早霜,造成全县粮食减产78000吨。
1973年海伦县遭霜冻,受灾面积10663亩。
1974年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59785亩。望奎县5月24日遭受晚霜冻,空气温度为-1℃,
地面最低温度-2.5℃,成灾面积1098950亩,有129940亩农田毁种。
1975年海伦县受霜冻,受灾面积915亩。
1976年9月7日至9日,海伦县遭秋早霜冻,全县受灾面积达1618924亩。谷子空壳,玉米
水粒,大豆青眼,高粱瞎穗,水稻秕粒。9月7日望奎县也遭了早霜袭击,空气最低温度为0.5℃,
地面最低温度为-0.6℃。全县受灾面积734633亩,绝产55652亩。
1977年明水县遭受秋早霜冻,受灾面积242亩。海伦县部分公社遭受早霜冻,412360亩庄
稼被冻死,造成粮食减产。1978、1979、1980、1981年海伦县连续有霜冻灾,受灾面积分别为
49558亩、35246亩、2696亩、6709亩。
1984年5月26日至28日,兰西县城西北地势低洼的远大、星火、移新、胜利等4个乡镇遭受
霜冻,有3000亩大豆、5000亩玉米受害。
1985年5月27日和28日,望奎县遭到两次春晚霜灾,空气最低温度分别为3.9℃和4℃,地
面最低温度分别为-1.8℃和2℃,全县各类农作物均受危害,成灾面积为81050亩。
1986年5月7日,海伦县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春季晚霜冻灾,33年一遇,30万亩移栽玉米苗全
部冻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