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一节 明水县概况

第十一节 明水县概况




  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的西北部。东隔通肯河与海伦市相望,南与青冈毗
邻,西与林甸县相连,北与拜泉县、西北与依安县相接壤。县城距绥化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绥
化市153公里,距省会哈尔滨市182公里。明水县东西长86公里,南北宽31.6公里。全县土地面
积为23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61万亩,占总面积的46.7%;林地42万亩,占总面积
的12.2%;草原72万亩,占总面积的20.8%。此外,还有水面和其他面积,故有“一林、二草、
七分田”之说。

  明水县清初为依克明安、杜尔伯特二旗属地,后归通肯副都统管辖,为青冈、林甸二县的
北境,拜泉县的南境。民国12年(1923年)由青冈、拜泉两县析置明水设治局,隶属黑龙江省龙
江道管辖。民国18年(1929年)由明水设治局升置明水县,为直隶黑龙江省三等县。

  1960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明水县归松花江专员公署管辖。1965年6月14日变为绥化专
员公署管辖。1979年2月28日归绥化地区行政公署管辖至今。

  明水县原土名“三百三”,是因此地北距齐齐哈尔城330里而得名。后明水之称的由来,
据《黑龙江志稿》及有关资料记载,在县城东南30里处,有一清水泉,俗称“明水泉子”,建
置县治时,取为地名。

  明水县行政区划为5个镇,10个乡,160个村民委员会,965个村民组,644个自然屯,77276
户(见表2—13)。明水县境内以汉族为最多,少数民族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纳西
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和壮族,各民族同胞和睦相处,亲密无间。

  明水县地势东高西低。东部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撇拉河流入境内,通肯河沿边界流过。
西部低洼平坦,广阔无垠。土壤多为黑土和黑钙土。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
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春季降水少,多大风;秋季降水适中,温凉宜人,霜来早。年平均
气温为1.9℃,极端最高气温为36.1℃,极端最低气温为-38.1℃。年平均降水量493毫米,无
霜期平均125天,年平均日照2827小时。

  明水县建国初经济十分落后。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
济有了飞速的发展,到1990年末,社会总产值达47716万元,比1949年增长9.2倍;国民总收
入23604万元,比1949年增长4.9倍。

  农村经济,建国初,发展很慢。为了发展农业生产,进行了改天换地的治理山河的斗争。
在东部沿河地带防洪治水;在西部低洼地区,排淤治涝;在中部易旱地区,蓄水打井抗旱。全
县共修防洪堤防35公里,治理大型涝区1处,小型涝区3处,修排水渠4处,长46.1公里,修支
渠11条,长78公里,修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0座,打机电井404眼。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的
同时,还进行了植树造林,共植树302368亩。

  农机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全县1990年共有大中型拖拉机486台,小型拖拉机2655台,大中
小型配套农机具3856台件。拥有农机总动力为6.3万千瓦。

  种植业生产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1990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91382
亩,其中,粮豆薯播种面积为1324674亩,粮豆薯总产270319吨,单产204公斤。亚麻、甜
菜、烤烟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90年,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20252亩,占总播
种面积的13.8%,成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方面。

  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牧业也得到了发展。1990年末,全县大牲畜存栏总数为50576
头,黄牛24439头,奶牛4076头,奶山羊6081只,绵羊35631只,生猪为78985头。牧业总
产值达5426万元。

  建国初期,明水县工业基础薄弱,只有几家私营的小农具、日用家具等手工业作坊。建国
40多年来,经过改造和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生产白沙糖、奶油饴糖、优质白酒、潜水电泵和
綪纶内衣等为主产品的工业体系。1988年明水淀粉厂生产的白天鹅牌马铃薯淀粉曾获国家银质
奖章 。由于产品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畅销全国各地。工厂规模日益扩大,现已有日处理750
吨甜菜的中型糖厂,兴建中的5千绽亚麻纺织厂,上海益民食品五厂和明水联营的糖果厂,具
有悠久酿造技术的明水酒厂,新建成并投产的植物浸油厂,这些厂都有较大的发展前途。塑料
厂是个新建的厂,生产的塑料产品畅销各地。近几年来,乡镇工业不断发展,豆浆晶的生产填
补了大豆深加工的空白,产品已打入了国际市场。199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已达11656万元,比
1949年增长646.6倍。

  明水县境内无有铁路,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从建国初开始大搞公路网建设,取得了显著
成绩。现在明水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8.5公里,其中晴雨公路61.6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
心,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全县有70%以上的村屯通了汽车,县城是哈尔滨至黑河市、哈
尔滨至满洲里市的交叉点,来往各种车辆络绎不绝。1990年末公路客运完成54887千人公里,
公路货运完成45330千吨公里。

  邮电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邮电线路14条,比建国初增加2倍,电路总长度183公里,农村
投递线路1803公里,电报电路3条,微波电报机、电传机各1部。县城内电话已实现了自动化。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商业也日益繁荣。1990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业机构达3407
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3541.2万元。农副产品收购额8510万元。出E1商品收购额达802.5
万元。

  明水县现有科技人员4777人,成立7个专业科学技术学会,推广应用了一批科技项目,几
年来受到省奖励的有10项,地区奖励的有15项。

  在文化事业方面,现有大型影剧院4处,农村电影院2处,电影放映队18个,文化馆、图书
馆、新华书店各1处。乡镇文化站15个。文艺作品中,在地区以上单位展出的优秀作品如美术、
书法、篆刻等50多件。

  在教育事业方面,现在已有广播电视大学1所,地区技工学校1所,普通中学18所,在校生
15036人。小学180所,在校生336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幼儿教育也有很大发展,已有
幼儿园75个。此外,还有各种职业中学和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和在职干部函授教育机构等。

  在卫生事业方面,现有卫生医疗机构22个,病床580张,卫生技术人员862人。各乡镇都设
了卫生院,村村建了卫生所。县人民医院重点配备了进口的医疗诊断设备,提高了对疾病的诊
断治疗水平。

  在体育方面,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非常广泛,晨跑、练气功、打拳、跳迪斯科舞的人越来
越多。中小学生体育达标人数逐年增多,各项体育运动水平显著提高,县职工女子篮球队曾获
绥化地区冠军。先后为省输送了十多名体育人才。1982年又获开展冰上运动先进县称号。

  在广播事业方面,从1952个开始办广播,1956年建广播站,1990年全县已建成广播网。全
县15个乡镇都建立了广播站,广播线路1460公里,有15000多户居民安上了广播。被国家命
名为广播网建设先进县。1976年设立电视台,1987年落成卫星地面接收站。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1990年全县有全民所有制职工17443
人,工资总额2349.3万元,人均工资1391元;城镇集体职工5871人,工资总额为529.3万元,
农村人均收入292元。在全省全区属贫困县。银行储蓄额5537万元。

  明水县的乡镇一览表
  表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