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林企业

第四节 农林企业




  黑龙江省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

  黑龙江省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始建于1972年4月6日。局机关原驻绥化师范学校南侧,
1974年迁至绥化镇东门外火车站南1公里处“圈树”的西南侧。

  黑龙江省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前身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1976年3月,原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和国营农场管理局同时撤销,组建了黑龙江省国
营农场总局,将原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改为黑龙江省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以下
简称“绥化农管局”)。

  绥化农管局是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领导的副厅级单位。机关设7个办公室,17个处,
9个局,还设有公检法、群团和劳动保险公司,计47个部门。附属局机关的事业部门有党校、
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分校、高级中学、卫生防疫站、职工中心医院和通讯管理站。附属局机关
的企业有工业总厂、商业公司、粮油公司等单位。

  绥化农管局机关及局直属企事业单位,截止1990年12月,共有职工951人。其中,干部527
人,工人424人。干部中有局长1人,局党委书记1人,副局长、副书记及相同级别的13人,正
副处长72人,正副科长133人,一般干部307人。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共329人,其中,高级职
称人员34名,中级职称人员108名,助级职称人员98名,员级职称人员89名。

  绥化农管局,在绥化镇内有办公楼8栋,家属住宅20栋,建生产生活福利用房13处,农垦
宾馆大楼1处,有生产指挥车、警车、大客车、载货车共29台。设有150门交换机1套,焦热式
高速传真机1套,硅整流系列1套,安装了12ED—26型载波机5端,FDH1—74型单边电带电台发
射机1台,SDH2—74型单边电带电台接收机1台。办公设施有NP125型和270型复印机各1台,微
机4台,电脑打字机5台,FT—80C型森林防火电台发射、接收机1台。医疗设备有体外反搏、脑
血流图、脑电图、中风通报仪等。建立了可以同时转播4个频道的闭路电视台1座,架设主干线
5公里,支线2公里。大型设备设施总价值达3245万元。

  绥化农管局下辖8个农牧场,即嘉荫农场、铁力农场、绥棱农场、红光农场、海伦农场、
肇源农场、和平畜牧场、安达畜牧场。其主要任务是以农业为主,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工商
运建服全面发展,为国家建设商品粮基地,在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方面起示范作用。

  自1972年到1989年,全局累计生产粮食1505375吨,上交国家商品粮629381吨,商品率
为41.81%。外贸出口大豆99037吨,活牛5364头,蕨菜922吨,白瓜籽447吨,蜂蜜281吨,鹿
茸3330公斤。贸易总值达2亿元,创外汇达1984万美元。

  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

  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以下简称林业局),位于绥棱县境内,是全民所有制中型森林工业企
业。隶属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松花江林业管理局。

  绥棱林区的生产活动始于1902年,1912年出现零星木帮采伐。1918~1924年开始官办及林
商采伐。1938年日本侵略者进行掠夺式的采伐,1946年1月八路军邓大吉接收绥棱林区,成立
林矿局。1948年1月成立绥棱林务驻在所,8月成立绥棱林务分局。1953年6月改为绥棱森林工
业局。1958年4月改为绥棱林业局,隶属哈尔滨森林工业管理局。1979年直接隶属黑龙江省森
林工业总局。1984年隶属松花江林业管理局。

  林区经营面积218228公顷,林地面积为126885公顷,占总面积的58.14%,总林木蓄积量
为10214千立米。森林类型是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主要林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
落叶松、杨、桦、柞、色、胡桃楸、水曲柳、黄波罗等,森林覆被率为57.1%。人工造林保存
面积1008667亩,保存率为62.1%,成为全国第五个、黑龙江省第四个百万亩人工林的林业局。

  林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山产品资源丰富,还埋藏着多种矿物。

  林区分山上山下两片,总户数为14232户,总人口为58570人。其中,汉族54487人,满
族349人,回族58人,朝鲜族79人,蒙古族25人。职工(包括合同工)14605人,其中,青年职
工12000人。中小学生14280人,家属17685人。

  全局房屋总面积541124平方米,其中住宅290702平方米,厂房42952平方米,学校35603
平方米,医院8560平方米,商店10103平方米。有森林铁路线260.25公里,公路346公里。

  绥棱林业局的机构设置为企业机关科室系列,下设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全局共有机关
科室37个,其中党群机关科室7个,行政机关科室30个,直属单位43个;其中生产单位23个,
非生产单位20个。有小学20所,教员309人,学生8720人;中学3所,教师262人,学生5560
人;职业中学1所,教员12人,学生196人;电视中专班1个,学生51人。有医院2处,卫生所21
个,床位200张,医护人员301人。全局有各类科技人员500余名,其中工程师20人,助理工程
师161人,技术员417人。

  1988年各项指标:木材生产31.5万立方米,国家任务材23.9万立方米,锯材产量4万立方
米,胶合板产量3500立方米,更新造林5.5万亩,森林抚育7.5万亩。工业总产值3011万元,
多种经营产值667.2万元,实现利润500万元,上缴利润167.8万元,全员价值劳动生产率3733
元/人年,人均利税1500元/人年。

  海伦农场

  海伦农场,位于黑龙江省海伦市东北部,西南距海伦市海伦镇36公里。西距滨北铁路海北
车站22公里,东与海伦市辖通肯河林场接壤;南濒扎音河,与红光农场隔河相望,与海伦市双
录乡毗邻;北至通肯河,与建设农场以河为界。

  海伦农场,于1955年4月20日经黑龙江省公安厅批准组建的,当时内部称黑龙江省第八劳
动管教队,对外称黑龙江省地方国营海伦农场。1958年归属海伦县领导。1959年又归回省公安
厅劳改局领导。1968年又划归海伦县领导,1972年收回省隶属黑龙江省农场局绥化分局,改名
为黑龙江省海伦农场。1976年到现在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

  海伦农场土地总面积35.4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7.6万亩,林地面积3.4万亩,水面面积
0.8万亩,工程占地1.8万亩,滩地沼泽2.5万亩,荒地草原9.3万亩。

  海伦农场总建筑面积161175平方米,其中,办公室8752平方米,住宅78362平方米,学
校12769平方米,医疗机构3074平方米,工业厂房10918平方米,宿舍15877平方米,仓库
16.159平方米。

  海伦农场总场设在三井子,下设12个队和菜队、良种队、农建队、林场。

  全场总户数3200户,总人口12067人。职工总人数5420人,其中,干部701人,工人4719
人,离退休人员795人。

  海伦农场主要设备有链轨拖拉机76台,轮胎拖拉机62台,推土机14台,联合收割机73台,
各种机引农具644台件,运输工具载重汽车10台,油槽车3台,大客车1台,吉普车8台,其他设
备132台件。

  海伦农场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商品粮基地,为国家生产粮食。以粮豆生产为主,相应地发展
林、牧、工、副、渔业生产。

  海伦农场从1955年建场到现在共生产粮食87780.2万斤,上交国库41894.8万斤,创农业
总产值23396.4万元,上交税金795.7万元,其中农业税764万元。

  红光农场

  该场驻地海伦市叶家窝棚,系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由姓叶的在此开荒立屯而得名。伪满
时为日本开拓团驻地。于1948年由福海区建立第一农场,由县农业科领导。1956年改为海伦县
第一示范繁殖农场。1957年改为海伦县生产农场。1958年并入海伦农场,隶属海伦县领导。1959
年从海伦农场分出,建立海伦县红光农场。1960年改名为东方红农场,隶属海伦县。1963年改
为黑龙江省红光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垦厅。后又改为绥化地区东方红“五七”干校,隶属绥
化地区领导。1970年恢复红光农场,仍由海伦县管辖。1972年改为黑龙江省红光农场,隶属黑
龙江省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领导。1977年3月改为黑龙江省农场总局绥化农场管理局领导。场
部位于海伦镇东部,驻地叶家窝棚,距县城25公里。全场土地面积为935245亩,其中耕地132360
亩,林地19000亩。全场划14个农业生产队和1个实验站,工副业单位有联合加工厂、农机修
理厂、制砖厂、木材加工厂、汽车队、农建队。全场有中学2处、小学16所,职工医院1处、卫
生所10处。全场现有户数为2853户,总人口为12405口人。有链轨拖拉机65台、胶轮拖拉机
45台。1984年进行改革,变集体经营为家庭农场。

  绥棱农场

  绥棱农场位于绥棱县东北部,处于小兴安岭南麓丘陵地带。东靠三吉台乡,南接阁山林场,
西连双岔河乡,北邻红光农场九队。

  1955年8月建场,对外称黑龙江省地方国营绥棱农场,对内称黑龙江省第二十四劳动管教
支队,隶属省公安厅。1968年下放给哈尔滨市,定名为绥棱农场。1972年春,省农场系统与劳
改系统所属农场合并,划归省农场局绥化分局。1976年,全省统一农垦管理体制,划归黑龙江
省农场总局绥化农场管理局。

  全场现有7900多口人,3300多名职工。土地总面积为42.1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9万
亩,其他为草原、水面、林地等。

  农场场部设在绥棱县四海店镇,下设15个农业队,1个养鹿队,1个林业队,6个工业企业,
2个商业企业,1个建筑企业。现有拖拉机135台,联合收割机90台,汽车29台,各种农机具配
套齐全。

  场部设有商店、医院、影院、中小学。有季节 性的水力发电站1处,火力发电站1处。

  肇源农场

  肇源农场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在肇源县境内,与肇源县新肇乡接壤,西靠嫩江与吉林大
安县隔江相望。

  肇源农场原是嫩江泄洪区内的一片荒原,这里人烟稀少,禽兽遍野,低洼地块长年积水,
盛产鱼虾。

  1947年秋,中共郭尔罗斯后旗委遵照中央关于支援解放战争,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的精
神,以及东北行政委员会在东北地区建立“粮食加工厂”的指示,决定在二段屯附近建立谷物
农场。

  1948年2月,农场开始筹建,命名为二段农场,由旗政府主管。1949年9月,更名为郭尔罗
斯后旗示范农场。

  1953年1月,农场隶属黑龙江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定名为黑龙江省国营郭尔罗斯后
旗机械农场。1955年又移交给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厅,改称为“国营肇源农场”。

  1958年10月,为适应“人民公社化”的形势发展,省政府决定将肇源农场下放给肇源县领
导,肇源县又将农场划归新站人民公社领导。1959年3月,恢复农场体制,仍归县领导,9月又
复归省农业厅领导。1962年划归省农垦厅直属。“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农垦厅对农场的领导
名存实亡。1968年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将农场再次下放给肇源县领导。

  1972年省国营农场管理系统重新组建,农场隶属省国营农场管理局绥化分局。1976年省国
营农场管理总局成立,农场归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领导。农场的全部土地分布在嫩江东岸的一
个盆地上,南东北三面被土丘漫岗包围,地势低平,海拔127米~129米,总的坡向西南高东北
低。场区耕地按地形可分为平地、低洼地和岗坡地。

  农场土地总面积为117165亩,全部土地被嫩江防洪堤分为两半。场区为嫩江冲积平原,
黑土层较厚,岗坡地黑土层较薄,土质板结,渗水不良。

  全场拥有农用拖拉机60台,其中,履带式拖拉机17台,轮式拖拉机43台,大中型机引农具
212台,小型机引农具79台,收获机具153台,各种农业机械基本配套。全场有固定资产金额954
万元,流动资金213万元。

  农场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经营。种植业以小麦、水稻为主。有林地3930亩,均属农用、
防护和四旁绿化林。有苗圃75亩。有草原面积585亩。牧业以养猪为主,1990年末,猪存栏1320
头,大牲畜存栏781头(匹),羊存栏1283只,貉、狐年末存栏724只,家禽18400只。养鱼水
面3125亩,可放养鱼120万尾,年可产鱼50吨。

  现有工业企业5个单位:罐头厂、修造厂、麦芽厂、加工厂、肇沪联营食品厂。在交通运
输方面有载重汽车6辆,全场有土路19公里,有1台大客和1台面包车,1990年客运量达11万人
次。

  随着生产的发展,农场的各项事业也日益繁荣,有1200平方米的俱乐部1所,有座席1320
个。广播站1处,1982年建起了电视差转台1座,电视差转覆盖面78.5平方公里。通讯线路25杆
公里,35千伏高压输电线路23公里。全场有中小学各1所,在校学生有1868人,教职工99人。
场部设职工医院1处,有病床12张,有4个队设了卫生所,共有医护人员42人。

  安达畜牧场

  黑龙江省安达畜牧场,地处大庆、安达、肇东、肇州和肇源腹地,东与明沈公路毗连,北
距滨洲铁路的安达站9公里。

  畜牧场原系安达县公安局看守所,1955年3月1日与哈尔滨种马场合并建立地方国营安达畜
牧劳改农场,对内称黑龙江省公安厅所属的第十八劳动改造管教支队。1979年撤场建校,为绥
化国营农场管理局技工学校。1981年转为干部培训学校,后又增加了教师进修和职工中专,为
各场培训干部和师资,校名又称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党校。1986年重新恢复畜牧场建制至今。
现为隶属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绥化国营农场管理局安达畜牧场。

  畜牧场现有3个分场,土地面积113955亩,有固定资产总值达600万元,年产值3450万元,
获纯利润20万元。全场总人口达5100人。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也都有相应发展。

  黑龙江省茂兴湖水产养殖场

  黑龙江省茂兴湖水产养殖场,位于肇源县境内的西南部,嫩江下游左岸,距肇源县城50公
里,场部位于肇源县茂兴镇南。为黑龙江省水产总公司直属处级企业。

  1948年3月初,嫩江省在郭尔罗斯后旗组建渔业公司。1949年4月改为嫩江省水产局,同年
改为黑龙江省水产局。1953年9月改名为大赉渔场。1954年8月东北行政区划变更。改为黑龙江
省嫩江水产公司。1956年更名为国营肇源渔场。1959年8月定名为黑龙江省茂兴湖水产养殖场。

  养殖场现有放养场5处,梁子4处,全场经营水面总面积为227448亩。

  养殖场下设5个分场,1个养貉场,中小学各1所,1处卫生所。场部行政机构有办公室、人
事科、安全科、生产科、供销科、基建科、机电科、计财科、公安分局等9个科室。党委机构
有党委办、纪检委、工会、团委。

  养殖场现有职工437人(不包括离退休职工)其中,干部67人(技术干部60人,有中级职称的
15人),工人370人。

  养殖场的主要任务是成鱼生产和鱼种生产。1989年成鱼产量突破2000吨,鱼种产量突破
70万斤,利税突破100万元,全场人均收入1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