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职业构成

第四节 职业构成



  解放初期,绥化地区经济贫困,生产落后,居民以农业为主。建国后,经过41年的生产建
设,全区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国民经济体系,行业、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就业人数逐年增
多,劳动力素质逐步提高。

  一、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区在业人口行业构成,物质生产领域(附表前六大类)在业人口
为2733039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93.09%;非物质生产领域(附表后七大类)在业人口为203531
人,占全部在业人口的6.91%。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在业人口中,农林牧渔水利业占76.91%,其
中从事农业的在业人口占在业总人口数的75.70%。表明本区同全省全国一样,绝大多数劳动力
分布在物质生产领域,其中3/4以上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详见附表:

  绥化地区在业人口行业构成表
表3—9



  二、在业人口的职业构成

  1990年全区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林牧渔劳动者和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合计占在业人口的
85.76%,如果加上商业工作和服务性工作人员,比重可达90.88%。而直接从事脑力劳动的各类
专业技术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办事人员和其他人员合计占在业人口的9.12%,其中各类专业
技术人员只占5.49%。可见,目前全区在业人员的绝大部分为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较少。
1990年与1982年比,从事农业、工业和运输业的劳动者上升1.91个百分点,加上商业、服务业
劳动者,上升1.13个百分点,脑力劳动者下降0.59个百分点。1990年比1982年各类专业技术人
员增加20044人,但增加的幅度远远小于体力劳动者的增长速度。因此,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虽
然比1982年增长了14.20%,但在占在业人口比重上,却下降1.21个百分点。与全国80年代体力
劳动者比重对比,仅低1.1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劳动者高于全国4.21个百分点,而脑力劳动者
高于全国1.20个百分点。详见附表:

  全区在业人口职业构成表
  表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