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农业机械第一节 农机具 一、田间作业农机具
民国2年(1913年),绥化地区境内就出现了农用拖拉机。当年,海伦县富绅陈上绵、应左
臣等人,合伙从哈尔滨火犁公司买了3台美制万国牌40马力铁轮拖拉机(当时称“火犁头”),
开设了天乙公司,给军阀梁司令(梁中甲)、万福麟等人开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天
乙公司倒闭,机车弃于山地。
1940年,海伦、安达、肇东、望奎等县,又先后出现了拖拉机,但均掌握在地主、富绅或
开拓团手中,数量极少。广大农村仍一直使用畜力和手工农具从事农业生产。农具粗糙,笨重
落后,效率很低。
解放后,传统的旧式农具逐渐被新式农具所代替。
1948年,开始试用畜力改良农具和从外国引进的马拉农具。1950年在全区各地推广。
1951年3月,东北人民政府农业部在海伦县17区腰房身屯(现海伦市双录乡双生村)建立了
东北人民政府海伦农技推广站,有美国产万国牌拖拉机1台。1952年1月,又从北安县调进美制
“哈力斯”25型轮式拖拉机3台。由推广站经营,给附近农民代耕,以示范农民。相继,望奎、
肇源和绥化县也开始使用拖拉机。
1954年,省农业技术推广处在海伦、绥化两县试办了国营拖拉机站。从国外引进了一整套
平作机引农具。拖拉机主要有苏联产德特54、斯大林80链轨拖拉机和捷克斯洛伐克产的热特
25轮式拖拉机,共22混合台。机引农具主要有从苏联引进的牵引五铧犁、重型缺口耙、33片和
41片圆盘耙、钉齿耙、环型和V型镇压器、24行和48行谷物条播机、机引万能中耕机等共44台
件。到1958年拖拉机下放给社队经营时,全区除庆安、绥棱两县外,其余各县都使用了拖拉机
和机引农具。全区共有拖拉机264混合台,机引农具763台。其中犁180台、耙302台、播种机
114台、万能中耕机5台、镇压器93台、联结器67台、康拜因2台。
1959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号召,全区农机事业有了新发展。
对苏式拖拉机和机引农具进行了改革,并开始大量使用国产农机具。当年,绥化地区开始使用
国产东方红—54链轨拖拉机。1967年开始使用东方红一75拖拉机和上海产工农—7手扶拖拉机。
此间,绥化地区还先后推广使用了悬挂四铧犁、重型悬挂五铧犁、中耕追肥机、播种施肥机、
4.0前悬挂割晒机、4.9牵引联合收割机、东风自走联合收割机、悬挂式垅作七铧犁、悬挂式扣
种机、七铧犁播种部件、各种畜力耲耙、畜力疏苗锄草机、窄链轨绳索式升降机等,并逐步达
到配套。到1968年末,全区共有大中型拖拉机1679混合台,折合3816.4标准台。小型拖拉机
34台。共有大中型配套农具9243台。
70年代,是农业机械化大发展时期,农机具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很大增长。
1970年,绥化地区开始使用天津产铁牛—55拖拉机,1972年开始使用东方红—28拖拉机,
垅作机具也开始大量使用。主要推广使用了适于垅作的七铧犁、自动随行器、液压悬挂装置、
播种部件及苗间除草部件等。为解决“耕作层浅、犁底层硬”的问题,出现了适合机械化发展
和科学种田要求的深松耕作法,推广了适合深松耕法的配套农具。对现有农具进行了改革,配
置了深松铲,研制了联合耕种机、龙江1号播种中耕通用机等。
1979年,全区共有大中型拖拉机7818台,折合442674马力,手扶拖拉机3800台。平均
每万亩耕地有大中型拖拉机3.4台,平均每台大中型拖拉机担负耕地3018亩。拖拉机主要是国
产机型,大中小型基本配套。此外还有大中型配套农具26373台。
1983年,农机具放开经营后,大中型农机具拥有量明显下降,小型农机具迅速增多。
1990年,全区共有大中型拖拉机8782台,比1983年减少2580台,下降了22.7%;小型拖
拉机47906台,比1983年增加30086台,增长1.7倍;共有大中型配套农具13466台,比1983
年减少14739台,下降52.2%;共有小型配套农具42406台,比1983年增加33246台,增长3.6
倍;共有农用汽车359台、拖车51050台、其他农用动力机械63443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877550
马力。本年,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全省田间农业机械化生产“铁牛杯”竞赛中,全区共投资
8634万元,更新大型拖拉机1166台,农具9151台(套),使全区拖拉机状态完好率达95.55%,
农具完好率达97.48%。新建农机库1055个,机车有库率达95.8%,农具有场率达98.6%。并夺
得全省26个奖杯中的7个奖杯。其中金杯2个,银杯3个,铜杯2个,奖杯总数居全省之首。
二、非田间作业农机具
建国初期,绥化地区境内各地农村非田间作业,仍然沿袭着历史留下的原始、笨重、落后
的农具,靠畜力和手工操作。
1954年,海伦、绥化两县首先开始试用脱谷机脱小麦,效果很好。当年,全区已有脱谷机
8台。1956年,开始出现机械运输。1958年,开始使用铡草机。1963年,农村开始使用机器制
米、磨面、榨油。
1970年,全区已有非田间机械10132台。其中:大中小型脱谷机2857台、玉米脱粒机1627
台、制米机4208台、磨面机1244台、榨油机196台。共有畜牧机械3784台,共有农用汽车113
台、拖车705台。
1980年,全区非田间机械已发展到34955台,比1954年增长4368倍。
1990年,全区共有场上作业机械17498台,其中大型脱谷机209台,小型脱谷机9245台,
玉米脱粒机7804台,种子精选机238台,谷物烘干机2台。农产品加工机械19188台,其中制
米机12559台,磨面机4999台,榨油机1108台,淀粉加工机522台。畜牧机械15664台,其
中饲料粉碎机9372台,铡草机6292台。
全区农机具拥有量统计表
表4—13单位:马力、台
全区农机具拥有量统计表
表4—13单位:台
全区农机具拥有量统计表
表4—13单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