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种畜禽场

第四节 种畜禽场



  一、地区种畜(禽)场

  1959年至1960年,松花江专署曾建地、县合营及专区直属种畜(禽)场近20处。1961年后,
先后下马停办或移交给各县。到1990年,地区所属种畜(禽)场只有绥化地区沙园种禽场1处。

  1959年10月,由松花江专署投资43万元,建立了绥化宝山猪场、兰西县畜牧场、绥棱幸福
猪场、肇州乐园牧场等地县合营畜牧场13处。这些场共经营土地9218垧、猪17461头、马
2347匹、黄牛1546头、奶牛232头、奶山羊204只、绵羊5204只、家禽30342只及少量野生动
物。

  1960年8月,专署又投资20万元,在肇东县第一牧场和青冈县三新畜牧场处建种马场2处。
同年9月10日,省畜牧厅给本区投资60万元,新建了肇东县尚家公社17村畜牧场,扩建了绥化
宝山猪场、兰西县畜牧场、绥棱幸福猪场、肇州乐园牧场等。

  1961年,除青冈三新马场和兰河猪场由专署直辖外,其余各场均先后转交给各县管理。这
些场大部分于1962年下马停办,有的转为农业良种场。

  青冈三新种马场1960年建场,1961年饲养阿尔登种马184匹、耕马43匹、黄牛和奶牛共
77头、绵羊和奶山羊共103只、基础母猪80头、禽2000只。全场共有耕地300垧,牧工150人。
1965年移交给青冈县经营。

  兰河种猪场1959年建场,1961年饲养杂种公母猪150头、羊45只、禽150只、耕马7匹、
耕牛13头。全场共有耕地36垧,牧工52人。1962年下马停办。

  海伦种马场1972年2月,经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将海伦农场四分场划归地区畜牧局直
属,以46匹种马为基础,建立了绥化地区海伦种马场。海伦种马场以繁育苏重挽种马为主,同
时兼养猪、牛、羊。1976年饲养种马最多,达196匹,1980年减少到40匹。1980年该场开始转
养沙农奶山羊和东北细毛羊为主。1982年将种羊、种马及土地、机械全部承包给本场职工。1985
年该场移交给海伦县畜牧局管理。

  绥化地区沙园种禽场该场以黑龙江省秦家三线兽医药厂为基础,建于1973年。当时场址
在绥化县秦家公社民安六队,称秦家养鸡场,养鸡1万只。1979年该场搬迁到绥化县东富公社
东富六队,1980年又搬迁到省水利五处家属区(省水利五处搬迁到绥化县镇内),与沙园火车站
相邻,故称沙园种禽场。当年由国家投资45万元,建砖瓦结构鸡舍3200平方米,附属生产用
房1200平方米,饲养来克航鸡1万只。此外,1973年该场建场时,在绥棱县阁山公社设分场1
处,作为后勤基地。

  地区沙园种禽场的养鸡规模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品种不断更新。80年代初期以饲养“288”
蛋鸡为主,1985年改养“滨白”蛋鸡为主,1989年又从北京引进“迪卡”蛋鸡新品种,现正在
扩繁。自1980年至1990年,该场平均每年养鸡达2万只以上。其中1987年养鸡数量多,出售鸡
雏2.6万余只,出售鲜蛋225吨,盈利21.8万元。

  地区沙园种禽场的养鸡设备,在全区内比较先进。1990年,该场有现代化鸡舍1栋、笼养
鸡舍8栋、平养鸡舍9栋、机动车3台、孵化器4台。此外还有蛋、饲料贮藏库等。全场共有564
口人,固定工人186人。在经营管理上,1984年该场将养鸡全部承包到户,场部为养鸡承包户
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二、市县种畜场、畜牧场

  建国以来,全区所辖各县先后建的种畜场、畜牧场经过多次调整充实,到1990年共有24处,
其中种畜场15处,畜牧场9处,共有职工6800余人,土地90余万亩,饲养大牲畜5178头,猪
5272头,羊11482只。在全区15处市县种畜场中,比较成型,有核心群而又能拿出种畜的共
有7处。其中绥化种猪场出“长白”种猪。兰西种猪场出“民猪”种猪。青冈种羊场出东北细
毛种羊。绥棱县种畜场出“吐根堡”奶山羊种。安达、肇东、庆安种畜场出“黑白花奶牛”种。
各市县种畜场、畜牧场,自1949年至1990年累计向国家提供优良种畜128789头(匹、只)。农
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各场都采取了不同责任制形式,将牲畜和土地分别承包到组、
到人、到户经营。经营管理比较好的是庆安种畜场和绥化猪场。庆安种畜场饲养的黑白花奶牛,
平均个体单产鲜奶几年来一直稳定在7至10吨之间。绥化猪场为全区唯一盈利的场子,近5年平
均年盈利15万元。全区种畜场、畜牧场自1980年至1989年,平均年亏损284.6万元。

  全区种畜(禽)场畜牧基本情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