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砖瓦

第八章 建材工业

第一节 砖瓦



  清朝初期,现绥化地区境内已有青砖、青瓦生产。青砖分长砖和方砖两种,青瓦均为马蹄
瓦。清初营建的肇源衍福寺就是使用朱家窑(今肇东市五里明镇境内)烧制的青砖、青瓦。

  民国时期,青砖、青瓦生产已遍及全区境内各县。当时操持砖瓦生产的私营作坊,主要是
来自山东、河南、河北等省的移民。

  伪满时期,已开始有粘土红砖、红瓦生产。

  解放前的砖瓦生产,均为私人手工砖窑,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工艺落后,普遍采用手扣
脱模,马蹄窑、马尾巴窑烧制,以柴草为燃料。

  建国后,砖瓦生产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国营砖瓦厂。

  1950年,国家投资354.8万元,先后在绥化、安达、肇东、海伦、望奎等县建国营砖瓦厂
5个,当年生产粘土红砖1183万块。到1959年,全区国营砖瓦厂已发展到14家。年生产粘土红
砖2000余万块。

  6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部分砖瓦企业下马,到1965年,全区共有国营砖瓦企业
10家,但技术有了进步,各砖瓦企业先后改旧窑为轮窑,改手扣砖为机制砖,生产能力不断提
高。

  70年代,全区砖瓦行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生产能力、产量、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1970年
全区共有砖瓦企业18家,其中国营企业14家。年生产粘土实心砖14925万块,粘土瓦688.7万
片,其中国营企业生产砖14343万块,瓦4406万片。年产值452万元,其中国营企业445.9万
元。1980年,全区砖瓦企业发展到184家,其中国营企业21家。年生产粘土实心砖115578万块,
粘土瓦1257万片,其中国营企业生产砖35726万块,瓦374万片。年产值4497万元,其中国
营企业1111万元;国营砖瓦企业年末固定资产原值1984万元,拥有挤砖机组21台,轮窑612
门/21座。

  80年代,随着基本建设规模的扩大,砖瓦行业有很大发展,逐步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
一起上的格局。

  1990年,全区共有砖瓦企业288个,其中国营32个,集体(含乡镇企业)247个,个体9个,
从业人员25430人,固定资产原值16660万元,年生产粘土实心砖215810万块,粘土瓦1343
万片,工业总产值23877万元,利税1229万元。同时,产品质量也不断提高。全区粘土砖合
格率达95%,一等品率达85%。安达市万宝山一砖厂、肇东市五站一砖厂生产的粘土砖被评为部
优产品,绥化市砖瓦厂生产的家固牌红砖、绥化市制瓦厂的天衣牌红瓦等11家企业的产品,先
后被评为省优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