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联营联合企业 1981年,在中央“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指导下,全区积极发展联营联合企业。各
乡镇采取多方投资入股联办,一方出资一方出其他条件共同联办,与大工厂协作搞专业化生产,
组织同行业的产品联营联销公司,以种养业为基础,搞农(牧)工商联合企业的形式,大办联营
联合企业。到年底,全区办起了联营联合企业48户。
1985年,各地大胆革新,勇于探索,冲破封闭的生产经营方式,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
渠道的联合与协作。如,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提供试验基地,与大工业和厂矿搞技术挂钩,
和同行业联合协作,进行资金联合,互惠互利。技术联合实行技术引进和技术转让。城乡联合,
在产品上联营。与国营企业联合,为其生产零部件,以及乡、村、个体多层次的联合。拓宽了
乡镇企业发展联合联营门路。到年末,全区联营协作企业达到77处。引进资金 3 500万元,技
术专利53项,有力地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1986年,地区推广了肇州县大搞横向经济联合的经验后,各企业都积极主动地走横联之路。
在范围上,从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在内
容上,从生产领域联合向流通领域和技术、金融领域发展;在联合的程度上,从短期的松散的,
向稳定的实体的方向发展。1987年,全区乡镇企业联成项目231项,引进资金2 086万元,设备
311台(件),技术148项,人才 434人。1989年,全区联营联合向大跨度、大范围、优化生产要
素组合的方向发展。年底全区新建项目达70个,引进资金3 600 万元,引进人才 152名,引进
匠人305名,引进适用技术73项。1990年,全区引进资金1 665万元,引进各类人才 371人,引
进适用技术52项,新建项目50个。
全区乡村联营企业基本情况表
表6—5 单位:个、人、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