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原材料

第五章 产品流通

第一节 原材料




  一、农产品

  以农产品为原料,主要有粮、豆、薯、亚麻等。由于乡镇企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所以
大量地产资源没有被开发利用。1976年,全区各级乡镇企业管理部门建立后,加强了这方面的
工作,从而才使地产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1985年,全区乡镇企业粮食加工167 435 万斤,食
用植物油3 431吨,亚麻纤维6 805吨。1990年,加工粮食166 170吨,食用植物油8 613吨,亚
麻纤维11 860吨。

  二、废物利用

  1976年前,只有少数企业利用废旧物资组织生产。以后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原材料缺乏,
利用废旧物资进行生产,成为乡镇企业原材料来源的主要渠道之一。1976年,肇东县的一些社
队企业将大工厂的边角废料和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旧物资购买回来加以利用。他们利用23种废
旧物资,办起制钉、弹簧等小五金厂24个,生产59种产品,产值达931 万元。随着企业的发展,
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利用煤灰制砖的技术逐渐被采用。1976年,有的砖厂采用内燃烧砖,
煤灰掺比量10%,全年生产红砖30 000万块,共使用煤灰7 500立方米。以后,此方法被全区绝
大多数砖厂利用。到1980年,全区红砖生产翻一番,煤灰掺比量为 12%,全年使用煤灰量达到
19万立方米。1985年,煤灰掺比量 15%,使用煤灰总量为66万立方米。1990年,煤灰掺比量为
17%,使用煤灰总量达到 90万立方米。掺比煤灰制砖坯,不仅节省大量的煤炭,降低了生产成
本,而且提高了红砖的质量。

  三、自行采购

  乡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靠市场调解,直接或间接纳入计划的不足 10%。这种情况就
决定乡镇企业必须走自供、自产、自销的路子。因此,较大的企业都设立供销机构,并由一名
厂长主管,一般企业也都设专职购销员。全区还成立起地、县供销公司13处。过去大多数企业
是采取“以物易物”和投亲靠友的办法取得原材料。改革开放、搞活经济,为乡镇企业创造了
良好的外部环境。依靠市场调节,广泛利用信息,多方探索,采取市场采购和合同收购相结合
的方法,基本保证了企业生产所需的材料供应。1979年,全区购进钢材1 600吨,生铁619吨,
木材5 670立方米,原煤25 500吨。

  四、带料加工

  主要是粮、油加工和机械产品加工。农民用原粮到加工厂加工大米、面粉、豆油和其他杂
粮,企业收取加工费。1978年,全区加工粮食136 140吨,食用植物油3 351吨,基本都是带料
加工。1980年,在加工粮油总数中有80%是带料加工。1985年,加工粮油总数中有75%是带料加
工。1990年,加工粮油总数中有 60%是带料加工。机械产品带料加工,主要是给本省和外地的
工厂企业加工零配件。1978年,肇东县有 130个乡镇工业企业为外地加工石油配件、排酸管、
地中衡配件等产品 31种,产值达835万元。1979年,东发乡农机修造厂为洛阳拖拉机厂加工东
方红54、75型拖拉机和集材拖拉机用的9种密封环,至1985年,加工250万只,每年所需要钢材
180吨,均由黑龙江省农机管理局从计划内拨给。

  五、企业协作

  企业间的协作形式,主要是以物易物,调剂余缺,串换生产所需的原材料。1980年,省乡
镇企业局供销处拨给青冈县乡镇企业局供销公司重轨头50吨。青冈用此货串换回薄铁板30吨,
解决了生产急需。

  六、国家供应

  全区乡镇企业由国家计划供应的原材料,主要有制作烟花爆竹企业生产所需的火药、炸药
和原二轻系统下放的生产中小型铁木农具的企业所需的原料。这些原料从1980年开始纳入计划,
每年供给原煤20 000吨、钢材1 000吨、木材5 000立方米,1985年后,改为 2 000立方米。国
家对安达市铁西化工厂、肇东市昌五第二化工厂所需原料是从1989年开始纳入计划供应的,当
年拨给两厂重油各5 000吨,1990年拨给重油15 0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