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下序
第七篇 交通邮电
篇下序
元朝以前,今绥化地区境内的道路,都是人们踏出的原始自然道路,长期处于时有时无状
态。
元朝时期,朝廷开始在今绥化地区境内设驿站,开辟驿路。随着屯田的兴起,以肇州 (今
肇东八里城) 为中心,通往各地的道路逐渐增多,主要有肇州至呼兰河流域,肇州至蒲与路,
肇州至第四铺,蒲与路至乃颜城,蒲与路至茶刺罕等。
明代,开辟了海西西陆路城站驿路,从肇源起至兀良河(今满洲里附近)止。
清咸丰十年(1860年)后,以北团林子(今绥化市)为中心修建了十余条沟通各地及重镇的官
马大道。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全区各县间道路初步形成网络,但路面质量低劣,遇阴雨天
行车艰难。
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局面。当时当政的军阀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曾拨款修过
某些道路、桥梁;有些商民、仕绅亦设法为其募捐集资,兴办运输。但这些道路状况并未得到
明显改变。从民国初期到1931年 “9·18”事变前,全区尚无永久性桥梁,能长年行车的路仅
十余条。
1931年 “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交通运输加强控制,强逼劳工以及勤劳奉仕队
修筑道路。在此期间,全区道路有了畸型发展。除修复原有的一些道路,还在绥棱、庆安、海
伦等地开辟了警备道、开拓道。
解放初期,由于敌人的洗劫和遭受战争的破坏,全区的公路交通几乎陷于瘫痪状态。为了
支援前线,各县政府组织大批民工抢修道路,积极组织农村车马把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铁
路沿线,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
建国后,全区的交通事业经过恢复和发展,改变了落后面貌。绥化地区各县陆续成立了公
路科(股)、运输公司(站)。根据生产发展需要,不断健全机构,充实人员,制定了各项规章制
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绥化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迅速地发展。在公路交通上,已经形
成以国、省和县级公路为骨架,地方道路为网络,紧密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1990年
末,全区建成公路9 437.1公里,其中,国道567.4公里,省道190.1公里,县级公路1 289.8公
里,乡级公路3 068.4公里,乡村路 4 321.4公里。全区有营运客车970台,座位26 916个,营
运里程3 214公里,营运班次 1 612次,年客运量 1 344万人次,6.6亿人公里。营运载货汽车
6 768台,31 431个吨位,年货运量 1 310万吨,4.9亿吨公里。在铁路交通上,有 4条铁路贯
穿全区7个市、县,1条森林铁路延伸到小兴安岭腹地。肇源县肇源镇、肇东市涝洲镇设有航运
码头,每年夏季,由肇源码头顺松花江往东经涝洲至哈尔滨有客货轮通航,往西经松花江、嫩
江水路客运可通吉林省大安县,货运可达齐齐哈尔市。兰西县的呼兰河水运航线夏季货轮可直
达哈尔滨市。绥化地区已经形成公路、铁路、水路三项运输功能齐备的中心幅射区域。
绥化地区的邮政始于元朝。当时,今肇东市四站镇八里城设驿站,为朝廷传送公文、贡品,
此为有文字记载的全区最早的驿站。
清乾隆年间,全区境内设驿站6处,这是绥化地区最早的官办通信组织。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绥化厅始设邮政支局一处。由商号代办,当时有邮路 2条,南至
呼兰、巴彦,北抵海伦、拜泉,形成了绥化地区境内最早的通信线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安达站设文报分局一处。此后,绥化、海伦、安达、庆安、绥棱、
兰西、肇东、肇州等地相继成立了文报局(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始设邮传部,统管全国邮政,提出了“裁驿收邮”的律令。
至1914年,所有文报局全部被撤销,以重新设置的邮政局(所)取而代之。
民国4年(1915年)8 月5日,绥化县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绥化县始有市内电话,此为全
区电话通讯之始。后全区各县相继开设了电话业务,初期都为各县商会合资开办,后期各伪县
公署建立了四乡电话局,直通乡、区警察署。
伪大同元年(1932年),伪满洲国建立,中华邮政(1912年至1949年)被迫从东北撤出,伪满
洲国邮务管理局接管了东北各地邮政,全区各县邮政局(所)都相继被日本人接收,按日本邮政
模式实行垄断经营。
1945年,东北解放后,各县邮政局、电报局、电话局均被人民政府接管。
1949年10月,国家邮电部成立,设邮政、电信两个总局,各自建立了垂直领导系统。当时
全区境内各县邮电局按照地理区划分属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嫩江省邮电管理局领导。
1956年,绥化专员公署成立后,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决定成立绥化专区邮电督察办事处,
为其派出机构。办事处设在绥化县邮电局。
1958年7月,按照国家规定,邮电部门改为地方为主管理,成为地方政府的专业职能部门。
1959年10月7日,松花江专区邮电办事处改为松花江专署邮电局。1961年,松花江专署邮
电局改称松哈办事处。
1965年7月1日,安达市邮局改为县局,另有萨尔图建立了安达市邮电局(即现有的大庆市
邮电局)。
1965年11月5日,松哈办事处分设松花江、绥化两个办事处。绥化办事处设在绥化专署,
所辖绥化、庆安、铁力、海伦、望奎、绥棱、安达、肇东、肇源、肇州、兰西、青冈、明水13
个县。
1969年12月,国家撤销邮电部,改设邮政总局,隶属交通部,电信总局划归军队领导。各
县均将邮政和电信分开,电信业务由县武装部管理,邮政业务由县革命委员会领导。
1972年,绥化地区邮政局又分为地区邮政局和县邮政局,分别隶属绥化地区革委会和绥化
县革委会。
1973年,国家恢复了邮电部体制。同年12月,地区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成立了绥化地区
邮电局,隶属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全区各县亦随之将邮政、电信合并,成立了邮电局。
1979年7月1日,邮电部门开始实行以系统为主、与地方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干部管理权
限上收省邮电管理局。
1990年末,全区有1个地区局,12个市县局,217个支局(所)。全区共有邮路120条,2 883
公里,其中,汽车邮路2 713公里。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 29 400门,实现了市内电话自动
化,共有电报电路26条。各县均使用了电子电传设备,进入了自动报网。各乡镇均开办了电报
业务,形成了电话到村、电报到乡、四通八达的电信通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