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路运输
第二节 水路运输
本区境内自辽代开始就有水路运输,主要工具是木筏和独木船。每逢夏秋季节,人们依江
顺河,互相运送采集的山货和捕获的猎物。明永乐年间,随着造船工艺的提高,内河舟楫既便
利,又安全舒适,胜于陆行骑马乘车,故官员往返多取水路,随之黎民百姓以船代步的日渐增
多。
民国初期,绥化地区境内水路运输兴盛时期,在松、嫩两江流域。呼兰河流域,通肯河流
域,诺敏河流域,克音河流域都有载客或载货船只通行。全区境内有大小码头20余处,航线上
行至齐齐哈尔,下行至哈尔滨。当时的运输主要是将木材和粮食运往大中城市,运回日用工业
品和生产资料。
伪满时期,随着铁路、公路运输的发展,由于日伪政权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封锁,使河床淤
积,河道变窄,土匪劫船时有发生,致使水路运输日渐萧条。
建国初期,航运事业发展很快。区内的肇源县为水路运输中心,成为连结吉林省扶余县、
省城哈尔滨和双城县的水路运输的集散地。
1969年,肇源县航运公司成立,有职工35人,大小船只9艘,最大吨位300吨,承运煤、木、
沙、石、粮等货物。年货运量3万吨左右,货运周转量1 200万吨公里,年客运量2.2万人次。
70年代后,由于铁路、公路运输事业发展迅速,运输工具不断进化,导致全区的水路运输
事业日渐衰退。至1990年末除肇源县尚有水路运输事业外,其他地方的渡口码头几近绝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