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仓储运输
第八节 仓储运输
一、仓 储
解放前,私营商户资金较少,商品随购随销。所购入的商品量小,贮藏以一家一户为主。
解放后至建国初期,私营商户的商品储备量一般较少,多为前店后库。国营商店库房也较
简陋。一般没有暖库,怕冻商品采购量少。各县的贸易公司建有简易库房,储存的商品主要是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食盐、布匹、棉花等品种,以保证国营商店的销售供应。
1953年后,随着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各百货公司、食品公司商品储存量大增,1955年全
区年储存量为10万吨左右。因此,1958年后全区加强了商品库房建设。1961年,明水县建暖库
一栋,面积为 264平方米,解决了冬季储放水果的困难。1968年,省糖酒二级站在绥棱县建糖
库,建成后交县烟酒公司代管。至1970年,全区各县批发企业都建有库区,普遍修建了半砖瓦
或砖瓦化结构的标准库房。并安装了防火、防盗、防鼠设施。
各县狠抓仓储管理,制定了各项保管制度。商品按类、种、品分仓保管。库内全部铺水泥
地面,五金、食品库普遍修了平台,棉花库修建了垛底。库区院内统一挂库区平面图,标有区、
排号。同时各零售商店的库房也由泥草房改为半砖瓦、砖瓦小型仓库,并都有防盗防火设施,
所有的仓库都设专人管理。
各批发部门,注重抓商品养护,采取毛皮、鞋帽夏秋两季定期凉晒;易锈易潮商品涂防腐
油;茶糖库采用温、湿度控制;怕污染商品进行密封、苫盖。这些措施使在库商品减少损失在
30% 以上。同时整顿库容、库貌,大宗商品归垛上楞,小宗商品一品一架,并规定过道距离,
定期更新防火易燃标志。及时清理残损商品,做到在库商品帐清、货清、财产清,帐货相符率
达到98%。
至1978年,全区商业仓贮面积在20万平方米左右,年贮藏商品23万吨。
1980年后,各县零售商店允许到外地、厂家采购,零售企业的商品贮藏量逐年增多,批发
企业的商品贮存量相对减少。1981年。全区共有仓储运输业89户,工业品批发企业58户。全区
商品库存总额为17 526万元。
1982年,望奎县食品公司建冷库1座,建筑面积3 000平方米,可容肉类 350吨。1983年,
明水食品公司建冷库面积1 142平方米。容积量为300余吨。可保证全县城镇一年四季肉食供应。
绥化、肇东等县也相继建起冷库。与此同时,各县都建了暖库。元旦、春节都有新鲜蔬菜水果
上市。同年全区商业商品库存总额为17 731万元,仓储运输机构82 个。
同期,全区商业系统开展了“四好仓库”联查联评活动。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全区仓储工
作开始走向规范化。各仓库重新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商品出入库制度、安全保卫制度。1984年,
全区对工业品仓储进行了联合大检查,共评出“四好”仓库12个,消灭了三等库。同年全区对
46个库区,搞了检查评比,评出省级“四好”仓库12个,占26.1%。地区级“四好”仓库6个,
一类库 8个,二类库20个。青冈商业局被评为省储运先进单位。青冈、安达等县的百货库实现
了密封保管。各仓库均做到日出入库票据、件数、核算吨位等详细登记,达到日清日结。
1987年,全区仓储机构有57个,职工人数 3 556人。全区年末库存总额18 850万元。其中
批发单位库存13 313万元,零售单位5 395万元,独立核算的信托贸易公司库存142万元。1989
年,全区商业系统有13个批发企业的仓储管理实现了规范化。共评出省标兵库 6个。省“四好”
库25个。地区“四好”库5个。
1990年,全区共有仓储机构77个,职工 6 751人。商业商品库存总额25 627万元。其中批
发单位库存16 552万元,零售单位库存8 907万元,信托贸易库存168万元。为外地代销商品库
存429万元。
二、运 输
光绪年间,各县较大的商号均雇用民间马拉大铁车,运载收购的粮谷、土特山货及购入的
商品。望奎县通江埠码头是水上与哈尔滨通商的盛地,海伦、呼兰、兰西等地的货物多从此处
集散。每到春、夏季节,大小商船扬帆往来,装载货物的车辆成群结队,去运粮谷、山货,回
运杂货。
中东铁路、呼海铁路筑成通车后,肇东、安达、绥化、海伦 4县成为全区非铁路沿线物资
集散重地。青冈、明水以安达为中心;望奎、绥棱南部以绥化为中心;兰西、肇州、肇源以肇
东为中心;海伦的一些集镇和邻县集镇以海伦为中心。
伪满时期,非铁路沿线的货物主要由日本三菱、三井财团的运输公司用汽车运输,短途大
部分用人力车、畜力车运载。
建国前后。商品短途运输主要靠畜力车、人力车以及人力扛挑,多属雇用。非铁路沿线商
品调入,主要靠胶轮畜力车运载。60年代开始雇用汽车、拖拉机运输。
1970年后,各批发企业开始购置汽车、拖拉机,自搞营运。同年,非铁路沿线的县商业系
统分别在绥化、四方台、哈尔滨、肇东设立了中转站,采取直线直拨商品,既减少了迂回运输,
降低了流转费用,又减少了商品在途时间。全区商业系统的自营车队开展了运输优质安全竞赛
活动。对大宗主要商品的运输在路线、运具、环节、费用等方面,进行查、算、比、选全面考
核,减少了在途商品损失。
1983年后,全区商业系统的公路和短途运输,全部达到自货自运。个体、各部门办的集体
商业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雇汽车、四轮拖拉机等动力车运输。1988年后,蔬菜水果开始有用保
暖车直接从关内直达运到全区各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