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十二节 集市贸易

第十二节 集市贸易




  民国初期,各县自然形成一些规模较小的集市。这些集市市场基本无设施,占地面积在几
十或几百平方米,多以临街为市,路边摆摊。交易的品种主要是柴草、粮食、鸡蛋等农副产品。
肇东、肇源、明水等县还有马市。

  民国11年(1922年)后,各县相继形成草市、米市等专营集市。出售者大多为农民、牧民及
小商贩。交易的方式一般以货币交换,也有以物交换。

  日伪时期,由于伪政府对粮食、棉织品等物资的统制,加上人民购买力低下,集市只限于
柴草、家禽、蔬菜等小宗农副产品交易,极不景气。伪康德 6年(1939年)肇源县城内由官方修
建一座高 5米、宽20米、长40米的大厅,作为集市贸易场所。贸易品种主要是蔬菜、鱼、肉、
蛋。

  解放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集市贸易逐渐活跃起来,较大的集市
每日1集,小集市隔日1集。1954年,全区有较大的集市21处。

  1954年以后,国家对粮食、棉花、油料实行统购统销,对部分手工业品实行包购包销,集
市贸易受到一定的限制。

  1960年之后,全区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自留
地生产的产品,允许到集市上自由出售;对国家开放的三类农副产品、家具、旧物等允许在集
市上交易,集市贸易又有了新的发展。1962年全区有集市37处,市场贸易品种70余种。三类物
资登市占71%,手工业品和废旧物资占20%,二类物资占6%。一类物资占3%。全区参加集市贸易
的农村社员占65%,城镇居民占23%,手工业者和个体商贩占11%,投机商占 1%。由于在一定程
度上开放了集市贸易,农副产品价格开始下降。

  明水、肇东、肇州、肇源等县设立了牲畜交易管理所,设专人负责,牲畜交易根据牲畜的
体质、年龄。由评价员在国家规定的价格幅度内评定。成交后。向卖方收取1%的管理费,向买
方收取0.5%的管理费。牲畜交易较为活跃。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集贸市场被视为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阵地,予以限制取缔。
集市管理以打击套购倒卖、长途贩运和禁止社会集团到农村采购农副产品为主。从此,所有的
零星集市只有黄烟、仔猪等小量地产农副产品出售。牲畜价格增高,1969年每头骡为 2 800元,
1970年每匹马高达4 500元。

  1976年,全区恢复了集市贸易,各县学习“哈尔套社会主义大集”的经验。至当年末全区
共有集市29处,全年上市的商品总值833万元,成交额为735万元。其中一类物资12万元,二类
物资49万元,三类物资673万元。

  1978年,全区大力提倡搞活经济,发展集市贸易,共开放集市市场61处,其中城镇35处,
农村26处。1980年,全区集市发展到84处,日集50处,期集34处。上市商品总额 3 600万元。
集市交易额2251万元,集市贸易品种增至70多个。在贸易成交额中,公社、生产队购买额为84
万元,社员购买额为 373万元,城镇居民购买额为1 113万元,国营商业、供销社购买236万元,
合作商店、手工业者购买158万元,其他单位购买287万元。

  1984年,由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流通领域开放搞活,小商小贩剧增,集
市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全区旺季上市的品种达750余种,日成交额达 75万元,各类集市市场
发展到 124处。全年上市农贸商品总金额达12 146万元。其中生产队上市 382万元,农民上市
8 845万元,个体商贩上市1 850万元。全年农贸成交额9 563万元。其中:生产队购买额为331
万元,农民个人购买额 2 283万元,城镇居民购买额3 691万元,国营商业、供销社购买额666
万元,机关、社会团体购买额1 056万元,合作商业、手工业单位购买额705万元,其他购买额
831万元。工业品市场活跃,日平均摊位数达1 960个,年成交额2 301万元。贩运商贩多达2 363
户,从业人员2502人,营业额1 020万元,每日从外地贩运来的商品占50%。

  各市县大力开展市场建设,在原有的集市市场基础上,开辟新的集市市场。至1985年全区
集贸市场发展到 128处,其中专业市场18处。集市贸易形成人不分公私,地不分南北,哈尔滨、
吉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20多个省的商贩在此常年开店、摆摊、设点进行交易。各市
县均形成了服装一条街,熟食品一条街。青冈至望奎公路沿线的先锋、富源、富饶 3个乡的20
多个村的农民,自发兴起的马路市场,每天上市瓜果蔬菜15万公斤,日成交额达 4万余元。不
少县还建成了大型室内市场,安达市的室内市场安装了闭路电视。全区所有的集市市场都搭棚
设台,取销了就地撂道摆放,保证商品卫生、安全。年全区农贸成交额达11 512万元。

  1986年后,蔬菜、水果市场兴旺,不仅交易地产品,冬春季节,江南、关内蔬菜、水果、
海鲜品源源贩入。过去少见的新疆哈密瓜、白兰瓜,广东广西产菠萝、香蕉也随处可见,货源
充足;苹果、桔子、小青椒、黄瓜、韭菜等常年不断。

  1988年后。集市猪肉以卖鲜肉为主,大白菜、土豆等地产菜四季不断,居民冬季储菜逐渐
减少,随吃随购,促进了副食品市场繁荣多样。

  1990年,全区集贸市场发展到149处,其中专业市场38处。有7个市县集贸市场达到10处以
上全区共有封闭交易大厅 6处,有顶棚大市场27处。本年全区集市贸易商品交易额达28 808万
元。交易的大路品种常年在170个以上,主要品种猪肉销售量850万公斤,牛肉13.5万公斤,花
生米109.5万公斤,大米208.5万公斤,白菜2251万公斤,土豆623.5万公斤。

   综合集市贸易商品购销情况表
  表9—12 单位:千元



   全区城乡集市贸易主要品种成交统计表表
  表9—13






   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情况表
  表9—14 单位:千元



   1990年全区集贸市场分布情况表
  表9—15 单位: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