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饮食服务业第一节 机构网点 清末,随着大量拓荒者入境,居民增多,饭铺、客栈逐渐出现。至民国初期,各县均有饭
店、车旅店多处。伪满期间,日伪实行各种产业统制,物资奇缺,饮食服务业只能敷衍门面,
维持生计,许多业主破产关闭。1944年,全区共有饮食服务业网点378个。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饮食服务业采取扶持的政策。1949年开始兴办国营饮食
服务业。1950年各县相继出现集体合作饮食服务业。至1955年,全区饮食服务业共有网点 578
个。1956年,经过对私营工商业改造、合并,网点减少到 303个。1966年,公私合营,合作饮
食服务业全部转变为国营企业。1976年,全区共有饮食服务网点326个。
1978年后,饮食服务网点增多,特别是1980年后,各行各业陆续兴办第三产业,安置回乡、
待业青年,饮食服务网点剧增。1981年,全区饮食业网点1299个,服务业网点1163个。饮食服
务业每一从业人员服务人数为 401人。其中城镇每一从业人员服务人数为70人。全区饮食服务
业自有流动资金 1 090万元。1983年后,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各种服务业增多,电子器械修
理、家用电器修理、毛织品干洗等新行业接连出现。1985年,全区饮食服务网点发展到 8 058
户。1990年,全区饮食服务网点下降到6 522户。
1956年前,各县均没设立饮食服务管理机构,业务由商业科代管。1956年,组建福利公司。
后改为饮食服务公司,辖旅店、饭店、大车店、浴池、理发店、照相馆等服务单位,隶属县商
业科。1984年,全区饮食服务公司所属营业部门,有职工4689人。1988年,安达、肇东、肇州、
庆安、望奎、海伦、绥化等7市县饮食服务公司先后改为饮食服务管理局。
全区饮食服务主要行业网点情况表
表9—16 单位:个
全区饮食服务主要行业网点情况表
续表9—16
全区饮食服务业机构人员情况表
表—17
全区饮食业服务业机构人员情况表
续表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