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构网点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
第一节 机构网点
一、地区供销社
1961年之前,供销社工作由专署商业局领导。
1962年,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松花江办事处建立,供销业务由商业局分出,移交办事处。
1966年,划归地区革命委员会财贸组。1970年,又划归商业局。
1973年,恢复地区供销社机构,内设秘书、财会、基层组织、基层指导、计划业务科。
1975年,增设保卫科,1979年增设土副生产指导科。1981年增设教育科,与地区供销干部
学校合属办公。1981年9月,保卫科改称人保科,计划业务科改称综合业务科。
1984年,地区供销社内设秘书、财会、业务、统计、基层工作、副业、人保等科室。1985
年增设纪律检查组。1987年,增设审计科。并将业务科改为综合业务科;副业科改为农副产品
科;统计科改为计划统计科。
1990年末,地区供销社内设秘书、财会、综合业务、农副产品、计划统计、人保、审计基
层工作、纪检9个职能科室。
二、地区供销社下属机构
1970年,地区供销社在绥化、肇东两地分别建立生产资料、土特产品、水产果品采购供应
站3个二级批发站,承担全区东西2片各县的批发业务。1971年,撤销肇东 3个二级批发站,合
并到绥化3个二级批发站。
1972年,绥化生产资料、土特产品、水产果品采购供应二级批发站撤销,成立农副产品指
导站,内设生产资料、土特产、果品、综合5个组。
1979年,农副指导站撤销,成立绥化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特产品公司、果品公司、
水产站。各公司、站负责全区对口业务指导。
1979年,成立供销职工干部训练班,定为科级单位,属企业编制。同年建立绥化地区贸易
货栈,定为科级单位,与地区土产公司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1984年,绥化地区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特产品公司、果品公司合并为地区供销业务指导
站。
1990年,地区供销社下属机构,有供销业务指导站和供销干部学校。
三、市县供销社及其下属企业
全区各市县供销合作社,于1948年至1949年先后建立,1950年,统一称谓县合作联合社。
此时,业务范围较大,除供销业务外,还管辖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
1954年,将手工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分出,称谓供销联合社。
从1958年到1972年的14年间,曾与商业局两合两分,此后便稳定下来。
1982年至1990年,各市县供销社统一称谓市县供销合作联合社。内设科室基本与地区供销
社相同。
市县供销社下属企业主要有:
农业生产资料公司 1953年全区各县均建立生产资料供应网点。开始有称供应站、批发站,
有称供应管理部等,后统一称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为三级专营农业生产资料的批发企业。除供
应农业生产资料外,担负着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服务工作。1956年,全区
共有公司12个,公司所属批发部10个,所属商店8个。
1958年,各县公司合并到商业系统的五金公司。1961年又分出单独建立了农业生产资料供
应站。1966年,全区有农业生产资料公司12个,其下属批发部11个,生产资料专业商店13个。
经营的范围主要是化肥、农药、铁木小农具、农用杂品、炊事用具等。1979年,各县农业生产
资料公司所属批发部10个,所属生产资料专业商店15个。
1980年后,各县生产资料公司下设网点逐渐增多,至1990年,各公司下属生产资料商店发
展到24个,并基本为批零兼营。经营的品种主要是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铁木小农具、
农用杂品、炊具等。
土特产品公司 县供销社建立后即设立土特产品采购站或采购部,也有称农村服务社。主
要经营粮食、小油料、粉条等。
1952年,经营生猪、鲜蛋、家禽的收购,1954年交商业系统经营。1956年,各县统称土特
产品采购站,采购站所属采购经营部、批发部21个,土特产品专业商店 3个。同年,将粮油收
购业务交给粮食部门经营。
1958年,各县土特产采购站合并到商业系统的食品公司。1961年,分出并改称土特产品公
司。公司所辖收购、批发部24个,专业商店 3个。这一时期公司除收购土特产品,还经营生猪
代收业务及干鲜果品经营业务。1971年后,各县土特产品公司所属的收购、批发网点有14个,
专业商店增加到13个,同时将干鲜果品和生猪收购业务划出。主要经营烟、麻、草秸、编织品、
畜产品、山产品、废品等品种。
1985年后,经营的范围扩大,除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及专卖商品外,基本放开经营。1990
年各市县供销社下属土特产品公司12个,公司所属收购站14个。
果品公司 1957年之前,称干鲜果品公司。经营干鲜果品、黑白瓜籽、山产品、水产品、
调味品、干菜等。1958年合并到商业系统的蔬菜公司。1962年,有 4个县将果品业务划出,成
立果品公司。1964年,有11个县将果品划出单独建立果品公司,各公司所属商店 8个。1966年,
所属商店发展到10个。1973年,全区各县均设有果品公司。1979年,各公司所属商店发展到14
个。1980年,将水产品经营业务划出。1990年,全区有果品公司11 个,所属商店8个。
贸易货栈 1961年,为了扩大收购,调剂余缺,各县供销社均建立了贸易货栈,于1964年
前后相继撤销。1979年,安达、肇东、海伦、绥化、青冈、明水等 6个县分别恢复了贸易货栈。
1989年,全区均建立了贸易货栈,贸易货栈所属商店8个。
饲草公司 全区有安达、肇东两个县建立了饲草公司。安达县饲草公司建于1971年,下属
有5个草站。1973年,共收购谷草1.4万吨,羊草1,240吨。1980年,后收购量减少,1984年仅
收购谷草80吨,羊草1万吨。肇东县饲草公司建于1972年,下属有6个草站,经营的品种主要是
谷草、羊草。年收购量在万吨以内。
供销百货大楼 1984年后,各县供销社都相继建立了供销百货大楼。各百货大楼经营品种
近万个,经营场地1 000至2 500平方米,绥化、海伦供销百货大楼规模较大,绥化百货大楼有
职工230名,1989年后,年销售额1 200万元以上。各百货大楼普遍实行全员风险抵押制度,年
创利税30至100万元。至1990年,全区共有供销百货大楼及供销商场17家。
其他企业 1979年后,全区各县供销社经办其他各类公司、企业12家。分别是安达市供销
综合贸易公司、供销联营公司,海伦县联营公司、海伦禽类加工厂,望奎县经济开发公司、望
奎储运公司,肇源植物油厂、肇源冷冻加工厂,肇州供销油厂,兰西油脂厂、兰西饮料厂,明
水马场。
四、基层供销社及网点
1946年秋,绥棱县群众合作社和海伦县民众合作社建立。建国初,全区各县共建基层供销
社645个。其中:兰西93个、绥化88个、肇东81个、肇州76个、肇源73个、青冈56 个、明水46
个、绥棱44个、海伦26个、安达22个、庆安21个、望奎19个。
为了满足农民生活的需要,各县合作社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建立了部分油坊、磨坊、大车店、
木匠铺、成衣铺等服务和加工网点。绥棱县联社曾管辖本县的制米厂、印刷厂、针织厂等行业。
1952年,全区开展了民主整社,调整了部分网点,经营的范围扩大,涉及农业、林业、商业、
粮食、外贸、卫生、信用、日用工业和交通邮电等多门类。
1956年,全区本着社集中、点下伸的原则,对基层供销社进行调整,基本实现了每乡保留
一社。供销社下设 7至15个供销部、收购部,有的社还设有服务和加工业。供销部除供应日用
工业品外,还承担农副产品收购、副业生产安排和生产技术指导等任务。当年末,全区基层供
销社有368个、供销部991个、收购部74个、饭店28个、旅店23个、大车店20个、理发店23个、
照相部8个、加工厂10个、供销社职工7193人。
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根据区划的要求,公社设供销社,较大的集镇设门市部,大队
设供销部。有少数地方邻近2个队设1个供销部,还有在供销部较远的村屯设代销点的。至1966
年,全区基层供销社有238个,各类网点总数发展到1955个。其中,饭店55 个、旅店43个、大
车店36个、理发店有29个、照相馆14个、各类加工厂15家,其余为批发、零售网点。
1974年,根据省供销社的要求,全区对供销社零售网点进行了整顿,分销店所在村屯人口
2000人以上,分销店之间距离在5华里以上,年销售额在8万元以上的,可设 1个网点,不符合
条件的一律撤销合并。1979年,全区供销社网点总数达2401个。
1979年以后,由于开放搞活,扩大业务范围发展饮食服务业,大上社办加工业,网点明显
增加。1990年,全区基层供销社有各类网点共计2 982个。其中,其层供销社2 152个,供销部
361个,批发部177个,收购部215个,饭店149个,旅店19个,其他服务业44个。另外,还有社
办工厂202个,其中糕点加工厂104个,占加工业的52%,制油厂28个。饮料厂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