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供应

第四节 供应




  全区在物资供应上始终坚持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先维修后制造,保重点照顾一
般,择优供应的原则。

  1957年,各县对物资供应单位分为重点单位和非重点单位。重点单位按计划供应,执行调
拨价。非重点单位所需物资,自行在市场采购,执行市场牌价。钢材和二类机电产品由五金交
电公司供应;煤炭、水泥由煤业建筑器材公司供应;木材由商业木材站供应。

  1958年,全区属于国家统配部管物资有 429种。物资部门只负责供应生产维修和基建用钢
材、木材、水泥及工业生产用煤等品种。重点是保钢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按照申请计划,由
物资部门与厂方签订合同,厂方直接发给用户。

  1959年,统配部管物资减至 132种。除木材只供应生产维修和基本建设,煤炭只供应工业
生产外,钢材、机电、化工、建筑材料统由物资部门供应。分大区下达指标、订货,以地方为
主,实行地区平衡。为确保重点需要,实行“统一分配,归口安排,厅局订货,省里调剂”,
一杆子插到底的分配方法。

  1960年,地区局负责编制全地区物资申请、分配、供应和运输计划,按期组织各县物资部
门订贷。其中金属材料凡够整车的直达供应单位。木材、建材给各县划转指标,进行业务指导。
煤炭只供应工业用煤。同年,开始供应砖瓦、沙石。

  1963年,市场木材的供应由商业部门划归物资部门。

  1962年前,国家实行统营统支的供应政策,国家分配多少,地方物资部门供应多少。1963
年后,物资部门千方百计扩大货源,补充国家分配的缺口。全区通过3种办法扩大货源。1、扶
持地方小钢厂、小水泥厂、小玻璃厂生产,实行超产部份分成;2、通过协作互相串换;3、节
约挖潜,采取工业生产用煤定额,轮胎翻新,玻璃套裁等措施节约物资。

  1965年,统配物资为357种,供应的重点是保中小农具制造。1966年,统配物资增加到579
种。在分配方法上采用“统一计划、综合分配、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办法,专用物资由主
管部门统一申请;农机所用钢材仍按行业安排;其余各单位所用物资按隶属关系。分别申请和
分配。

  1970年,工业用煤由物资部门交给煤炭管理局供应,于1972年又交归物资局供应。

  1972年,统配物资减少到49种,物资分配的方法是“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实行地区平衡,
差额调拨,品种调剂,保证供给”。

  1976年,物资供应重点是保证农田水利建设需要。

  1978年,全区民用煤炭的供应由商业部门交给物资部门,以户为单位,凭证、按指标分期
供应。

  1979年,统配物资又增加到 210种。煤炭实行凭证供应和按城核实供应。除对中直、省直
企事业单位和林业、粮食系统所需的统配物资不供应外,其他单位的统配物资统由物资部门供
应。

  1980年,全区统配物资减少到24种。营销扩大了供应范围和销售对象,改变了过去只对国
营,不对集体和个人的做法,并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扩大省内外、地区内外的物资交流。物
资部门除煤炭全部供应外,还负责生产维修、基本建设、技改、轻工市场和抗旱救灾的物资供
应。从省外购进的地方产品,执行地方价格。对计划外物资价格实行高来高走,重点保农业和
轻纺、糖厂的需要。

  1981年,计划外供应量占总供应量的 60%。1981年后,物资供应由“单轨制”变为“双轨
制”,除把国家分配给的物资指标争取拿到外,大抓计划外货源。1985年,实行多渠道供应,
各类公司都经营三类物资及议价钢材、 木材。物资部门经营的计划外物资仍占总供应量的50%
左右。

  自1985年起,物资部门开展了配套承包供应业务。至1987年,全区物资配套承包供应达到
712项,金额达1 113万元。配套承包供应范围由钢材、木材、水泥发展到各类建筑材料及装饰
材料。配套承包供应建筑面积达 5万平方米。各市县均成立了农户物资配套供应公司,面向农
村,供应农民建房所需物资。

  1987年,全区统配物资减少到19种,并减少了指令性计划。统配物资计划由省计委统一下
达到地区,由地区平衡分配。

  由于放开经营,经营生产资料的企业增多,至1988年,全区已有各部门经办的生产资料贸
易中心、物资商场、建材商店、汽车配件商店、机电设备商店等销售网点 1 912户。全区供应
生产和基本建设用的物资总值达 15.9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用物资为1.34亿元,生产用物资
为14.6亿元。

  1989年统配物资为21种。物资供应本着“繁荣市场、控制物价”的原则,优先安排工业、
农业、教育以及对财政收入,国民经济计划指标完成影响较大的税利超百万的骨干企业和轻工
市场所需要的物资。特别优先安排“383”工程所需的物资,以最优惠价格供应。

  1990年全区物资系统共设供应网点208个,其中城镇168个,农村40个。

   历年全区主要物资供应数量表  
表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