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产值

第一章 经济综述

第一节 产值




  本地区以农业为主,建国初期,工业只有小型的加工业和手工业作坊。1949年,在社会总
产值的构成中,农业总产值 78 422万元,占社会总产值的90.7%;工业总产值只占4.4%;建筑
业、运输邮电、商饮服务业共占4.9%。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为65 853万元,占农业产
值的 84%;林、牧、副、渔业产值只占 16%。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为 2 122万元,占
73.5%;重工业产值760万元,占26.5%。

  经过三年的恢复时期,全区的国民经济得以发展, 1952年,工农业产值比 1949年增长了
30.4%,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0.9%,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7倍。在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85.1%,
林业占0.02%,牧业占10%,副业占5.6%,渔业占0.06%。工业产值比1949年年平均增长28.4%,
其中轻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35.8%.重工业产值年平均增长 11.8%。在社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
达110 539万元,占87%,工业占7%,建筑、运输邮电占2.7%,商饮服务业占3.3%。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出现了波动,产值比1952年减少了16.7%,受其影响,1957
年社会总产值比1952年减少4.7%。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盲目追求高速度和“一大二公”
的生产关系,加之自然灾害,致使农业总产值大幅度下降,1960年比1958 年下降20.3%。但工
业上的较快,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1958至1960年年平均递增39.4%。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区注重发展农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6.3%。工业采取压缩基
建规模和关、停、并、转等措施,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3年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5.7%。

  1966年至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 56%。农业由于突出“以粮为纲”,致使经济作
物、家庭副业、渔业生产受到限制,产值下降。副业产值1976年比1968年下降了 16%,渔业产
值每年递减4.7%。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为3%。在社会总产值构成中,农业占 60%,工业占
25.5%,建筑业占4.1%,运输邮电占4.2%,商饮服务业占6.2%。

  1978年后,随着农村生产关系的改革,调整农、林、牧、副、渔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农业
总产值增长较快。1983年达到20.3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农村社会总产值实现264514万
元。其中:非农业产值占10。同时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商饮服务业的产值也都有大幅度
的增长,1983年社会总产值达到40个亿。

  1985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18185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29%,平均年递增 5.3%。农
业总产值增长到17.85亿元,比1980年增长16.5%;工业总产值实现16.6亿元,比1980年增长了
49.6%,5年间平均年增长8.2%。社会总产值42.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23.5亿元。乡镇企业产值
达到8.4亿元。

  1985年至1988年,社会总产值每年以 13%的速度递增,各业的产值都有增长,所占比例发
生了较大的变化。农业占41.5%,工业占39%,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占11.6%,商饮服务业占7.9%。

  1988年,工农业产值达到49亿元,是1949年的6倍,工业产值比1978年增长1.3倍,是1949
年的76倍。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9%增加到1988 年的 47.8%。全区有
9个市县的工业产值分别超过亿元,肇东、安达2个市的工业产值大于农业产值。国民生产总值
由1978年的24.3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3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 35.9%。农业总产值
构成也发生了变化,种植业产值占74.8%,林业占1.7%,牧业占 17.2%,副业占 4.1%,渔业占
2.2%。乡镇企业产值达21亿元。

  1990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4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工农业总产值为54亿元,
比上年增长18.2%;农业总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种植业增长3 8.7%,林业下
降了1.6%,牧业增长了39.7%,副业增长6.1%,渔业增长3.3%;工业总产值完成 24.4亿元,其
中轻工业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重工业8.1亿元,增长1.2%;社会总产值达 71.8亿元,
其中农业为30亿元,工业为28.3亿元,建筑业为38 330万元,运输邮电为41 201万元,商业、
饮食服务业为 52 540万元(以上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农村社会总产值为 787 785万元(按
1990年现行价)。

          社会总产值构成情况表
  表11—1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