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
第五节 固定资产投资
建国后,国家开始对经济建设进行资金投入。194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 167万元,其中
用于工农业生产性投资为131万元,非生产性投资为36万元。全部用于基本建设。
随着经济状况的逐渐好转,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逐年增加,1952年,达到 506万元。其中:
生产性投资为323万元,公共设施、机关团体用房建设等非生产性投资为183万元。在固定资产
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为499万元。
1953年后,全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投资。至1965年,全区固定资产额达45 984万元,
平均年增长16.1%,累计新增固定资产41 392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90%。在投资总额中,
基本建设投资为44 016万元,占95.7%;生产性投资占81%,非生产性投资占19%。
1966年至1976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64 938万元,年投资额平均 5 000多万元,平均年
增长5.9%。累计新增固定资产531 776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81.9%,比1953年至1965年
期间降低了8.1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额中,生产性投资约占74%左右,非生产性投资约占
26%。更新改造投资最多年份仅138万元,城镇集体投资额每年在500万元左右。
1979年至1988年,全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1 805万元,平均年递增12%。累计新增固
定资产178 038 万元,是1949年至1978年期间的1.6倍。在投资总额中,基本建设投资为113 174
万元,更新改造投资为76 315万元,所占的比重分别为56.1%和37.8%。生产性投资向轻纺工业
倾斜,全区用于制糖、乳制品、毛纺织等建设投资总额达35 828万元。同时,非生产性投资增
加,全区用于非生产性投资总额为53 618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6.5%。主要投向城市
住宅建设、文教、卫生和广播台、电视发射转播台、电视发射机等文化设施的建设。更新改造
投资主要用于增加产量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全区共建成投产项目 755个,更新改造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78.7%。
199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69亿元,比上年下降9%。其中:全民企业基本建设投资
为24 621万元,全民企业更新改造投资为11 106万元,城镇集体投资874万元,零星土建277万
元。在全民基本建设投资中,按资金来源划分,国家预算内投资838万元,国内贷款7 747万元,
利用外资4 596万元,自筹资金 9 109万元,其他资金2 331万元。在全民更新改造投资中,用
于增产的投资为 0.35亿元,用于增加新品种的投资为 0.52亿元,用于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为
0.11亿元,其它为0.14亿元。
投资结构继续向化学工业、运输、邮电部门的建设倾斜,对化工行业投资1.29亿元,比上
年增长7.5%,占总投资额的35.8%。对运输邮电部门投资0.17亿元,比上年增长88.9%,占总投
资额的4.7%。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施工项目316个,在建项目总投资为8.6亿元,
比上年下降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