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信息传递
第二节 信息传递
全区信息传递手段主要有口头传递、电话传递、文字传递、电讯传递4种形式。
口头传递包括走访、调查、接待、咨询、电话、召开信息发布会等形式。1989年,地区经
济信息中心先后召开2次信息发布会,来自全区12个市县的近200家企业参加会议。会上共发布
信息200多条,其中供需双方已达成协议的有4条,处在进一步洽谈和考察的有14条。
电话传递 是全区传递信息的基本工具,适用于时效性强,内容简炼的信息和信息咨询,
主要通过电话传递。1989年,全区各市县经济信息中心都装备了直拨电话。
文字传递 主要是对省信息中心下发的文件、信息简报;各市县信息中心上报的文件、报
表;地区信息中心上报和下发的文件、简报;地区、各市县信息中心同地直各有关部门,省内
外有业务往来关系的资料交换;网员之间,各级信息中心与网员之间的信息交换等,均以文字
手段进行传递。
1989年,开始利用《绥化地区报》发[经济信息]专版,每月2期,每周还发1期中缝。每次
刊登经济信息几十条至百条。共编发了21期60余万份。内容主要是,改革引导、经济协作、技
术转让、供需搭桥、人才招聘等信息。同时,地区经济信息中心还根据各市县经济信息中心提
供的材料,汇制整理出《绥化地区名、优、特产品》目录,为全地区产品出口贸易,发挥了宣
传媒介作用。
1990年,地区、各市县经济信息中心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地委、行署及各市县提供29期1 600
份经济预测和经济监测报告,以简报的形式传递信息动态,为各级领导的决策和指挥提供了参
考。
电讯传递 主要是电报、传真、广播等形式。1989年,地区信息中心联合地区机要处,同
各市县机要科建立联系,从1990年开始,凡各市县经济信息中心上报的各项固定化业务,一律
采用明传电报的形式传递。地区经济信息中心对省经济信息中心规定的固定化业务,从1989年
备置两台微机,开始使用传真传递,包括文字、图像、图纸、报表等资料。1990 年,地区信息
中心同全国产品购销信息计算机发布交换中心联网连机,成为该中心的终端。每年可发布出去
全地区产品信息3万条,接收回全国各地产品信息60万条。
从1989年起,地区经济信息中心定期向省经济信息中心报送生产资料价格行情、主要农副
产品价格、月工业产值统计情况和宏观经济指标情况预测等信息。并通过《信息与预测》进行
月工业产值预测、市场月度监测、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至1990年,全区共设置微机10台。地区中心、绥化市各2 台,肇东、青冈、明水、肇源、
兰西、庆安等县各1 台。各地微机具有存贮、录入、打字、制表、数据换能、经济效益分析等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