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下序
第十二篇 政党
篇下序
绥化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在黑龙江省建立组织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26年,中共北满地委
就派党员到安达站进行活动,于同年秋组建了绥化地区第一个党小组——中共安达站党小组,
年末改为党支部。1929年10月到1940年2月,青冈、庆城(今庆安县)、四方台(今绥化市四方台
镇)、海伦、安达站等地,中共特别支部和上江、龙江特别工作委员会相继成立。 各地党组织
建立后,广泛发动群众,支援和配合东北抗日联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绥化地区成为抗击日本
侵略者的重要战场。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组织的教育和鼓舞下,通过各种方式同敌人进行了殊死
博斗,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到1956年,全区各县先后建立起
中共县委、区委和村级党的基层组织,并在绥化、海伦、青冈、肇东等县建立了相当地区级组
织。在此期间,各级人民新政权也相继建立起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级党组织和政府
率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胜利地完成了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支前参战、抗美援朝等各项战
斗任务。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各级党组织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组织工作和统
战等工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扬艰苦
奋斗精神,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胜利。但同时在反右派斗争、“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也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急躁冒进等“左”的错误。根据中央和省委
的指示,这些错误都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全区各级党组织又普遍
受到了冲击,使各方面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和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全区各级党组织按
着上级要求认真清理了“左”的流毒影响,妥善地解决了“文化大革命”中的遗留问题。特别
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端正思想路线,认真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深入改革开放,使全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与此同时,也使各级党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巩
固与扩大,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到1990年末,全区有基
层党委575个、党总支546个、党支部1 0877个、党员185 017名,占全区人口总数的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