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其他党派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一、组 织
1945年“八·一五”祖国光复后,中国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党务机关纷纷派员到绥化地区
各县,会同在当地潜伏的国民党分子,与伪官吏、地方维持会等相勾结,利用各种关系发展国
民党员。于同年8月开始,先后在海伦、肇东、绥化等县成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同年9月初,国
民党长春党务专员办事处派王天佑到肇东县活动,在青年教师、学生、伪国兵中发展国民党员,
又成立一个县党部。县党部在肇东昌五等地建立3个区党部,7个区分部,共发展党员268名。9
月中旬,国民党长春党务专员办事处委任王治平为执行委员,到绥化县重新成立了“国民党长
春党务专员办事处绥化县分部”。到10月中旬,全区其他各县均成立起国民党县党部。内设书
记长、执行委员、干事,下设组织科、宣传科、总务科、社会服务科。
二、活 动
东北光复后,国民党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城市的地方组织派员窜入绥化地区各县,
纠集敌伪残余势力,进行反革命活动。
(一)发展国民党员,建立地方组织。主要在伪官吏、维持会成员、土豪劣绅、地主富商、
伪国兵、教员、学生中利用师生、同学、亲友等关系,互相介绍,个别发展或召开大会集体发
展。仅肇东、安达、望奎、兰西、绥棱、肇州、庆安等县统计,共发展国民党员 767名。在全
区12个县中建立县党部22个,区党部24个,区分部54个。
(二)进行反革命宣传。在城镇和乡村,通过张贴标语、出壁报、散发传单、组织演出和集
会讲演等形式造谣惑众,进行反革命宣传。
(三)出版刊物。印刷《精诚报》、《义勇报》、《晨光报》、《青年周刊》、《新生活运
动》、《三民主义浅论》等报刊向群众散发。
(四)进行社会调查。组织人员分别对敌伪机关、团体的遗产和地方绅士的财产登记造册,
对军事、经济、交通、地理等情况进行调查,为国民党中央军前来接收做准备。
(五)召开群众大会。组织各团体及城镇居民筹备迎接国民党中央军来接收日伪政权。
(六)组织反革命武装。国民党黑龙江省党部委任肇州县党部书记长徐庆昌为人民自卫军第
三军哈西六县第四纵队队长。徐庆昌秘密进行建军活动,并将肇州县党部及城区党部全体成员
组编成黑龙江省军区肇州地区保安大队,徐庆昌任大队长,等待国民党中央军来接收。
1945年10月,共产党、八路军调派大批干部和部队,分赴各县接收敌伪政权时,取缔了国
民党县党部。至此,绥化地区境内国民党地方组织全部瓦解。
中国国民党在绥化地区建立县党部的情况表
表12—13 (1945年8月—194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