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绥化地区妇女联合会

第四章 妇女组织

第一节 绥化地区妇女联合会




  一、组织机构

  1956年3月组建了黑龙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绥化专区分会,配 2名副主任和4名干事。分会
是省妇联的派驻机关,协助省妇联加强对全区各县妇女工作的指导,沟通妇女组织上下级之间
的联系。

  1958年 1月黑龙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绥化专区分会改为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绥化专区办事
处。同年7月,又改为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松花江专区办事处。

  1962年5月精简机构,撤销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松花江专区办事处,1963年5月恢复,配2
名副主任和2名干事。

  1965年 7月,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松花江专区办事处改为黑龙江省妇女联合会绥化专区办
事处,配副主任1名,干事4名。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妇联组织解体,停止工作。

  1973年9月,绥化地区妇女联合会恢复了工作。

  1980年1月,绥化地区妇联内设宣传部、儿少部、农工部。正副主任各1名,正副部长 3名,
干事3名。

  1984年,绥化地区妇联将宣传部改为组织宣传部,农工部改为生产福利部,保留儿少部。
正主任1人,副主任2人,正副部长4人,干事3人。

  1986年10月,绥化地区妇联增设办公室。

  1987年,绥化地区妇联增设权益部。

  二、代表大会

  绥化地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73年9月12日至15日在绥化县召开。正式代表593名,特
邀代表 5名,列席代表16名。地委主管领导到会讲了话。地区妇联领导作了妇女工作报告,会
上选出62人组成绥化地区妇女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

  从委员.中选出13人为绥化地区妇联常务委员。地委批准,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不脱产
2名),配干事3人。大会还确定了全区妇运主要任务,并做出了相应的决议。

  三、主要活动

  整顿、建立基层妇女组织:

  1956年 3月,黑龙江省民主妇女联合会绥化专区分会成立后,即着手对全区各县基层妇女
组织的整顿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专区所属县乡,基本都建立了妇联组织。在此基础上,
专区分会对县乡两级妇女干部抓紧了培养与提高工作,通过交任务给方法,检查总结工作,培
养典型示范,树立模范标兵,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有力地调动了基层妇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胜利完成。

  开展形势任务教育:

  根据黑龙江省妇联和中共绥化地委的要求,从1986年起到1990年,在全区开展了形势任务
教育。1986年各级妇联组织宣传骨干,利用各种形式广泛深人地宣传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宣
传党的基本路线,宣传党的富民政策。1988年地区妇联配合宣传部门,向广大妇女大讲了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讲清前景,引导广大妇女坚定、改革的信心,
投身“两个文明”建设,发挥“半边天”作用。1989年着重向广大妇女宣传中共十三届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讲成绩、讲贡献、讲前景、讲目标,同时也讲清我国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使广大妇女认清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 1990年形势任务教育,以“四项基本原则”、党在农
村现行政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和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在工作中,力
求做到有针对性;在对象上注意层次性、普遍性;在方法上多样化,从而收到显著效果。

  组织农村妇女参加生产:

  1956年,全区妇联认真组织农村广大妇女参加集体生产。在劳动中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包
工定额,充分调动了广大妇女参加集体生产的热情。当年,参加劳动的妇女约占妇女劳动力的
70%,平均每个劳动力干了 80个工作日。1958年,平均每个劳动力工作日增加到100多个。全
区参加农业生产的妇女占妇女劳动力的85%,一般的妇女劳力全年工作日在220至250以上。

  1960年,全区还有37 440名妇女从事畜牧生产。她们建立“三八”畜牧场604个。“三八”
畜牧队835个,“三八”配种站41个。此外,据肇州、明水等10个县统计,还建立490个妇女林
业队(组),造林43 028垧。山区、半山区的妇女还参加了采集、编织等各种副业生产。

  1981年,全区有 121 197名妇女参加冬季副业生产,编席33 715领,茓子12 311块,酱缸
帽子10 095个,草帽1 895顶,筐44 918个,草鞋43 313双,马套包19 247个,草袋147 698个,
串盖簾 117 833个。参加打柴的妇女 40 618名,共打柴 434 248捆,还有 13 282名妇女熬碱
32 659斤。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妇女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妇女参加砖瓦生产、亚麻加工、织地毯、
绣花、加工被服、食品、生活服务等。全区共有22280名妇女参加乡镇企业,占从业人员的33%。

  特别是自1981年落实生产责任制以来,全区有7 246名妇女参加专业承包。建起了1 271个
妇女承包小组。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给妇女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地区妇联抓住机遇,通
过各级妇联组织,教育广大妇女在庭院经济中发挥专长,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等。还
有些妇女从单一粮食生产中分离出来,转向乡镇企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全区有6763名妇女经商,
一大批妇女参加乡镇企业。望奎县望奎镇妇女参加乡镇企业生产的占乡镇企业总人数的40%。

  开展“三·八”红旗竞赛活动:

  1979年,根据全国妇联的要求,地区妇联在全区开展了“三·八”红旗竞赛活动。当年涌
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3个,全国“三·八”红旗手27名。

  1980年“三.八”节前,地区妇联表彰、奖励了1个“三·八”红旗先进县,12个“三·八”
红旗先进公社和32名“三·八”红旗先进工作者。

  1981年“三·八节”,全区评选出“三·八”红旗手925名,“三·八”红旗集体202个。

  1982年“三·八”节时,全区评选出“三·八”红旗手1 716名,“三·八”红旗集体316
个。为省推荐“三·八”红旗手179名,“三·八”红旗集体27个。

  开展新婚姻法的宣传教育:

  1979年至1982年,全区开展了新婚姻法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群众对新婚姻法达到8个懂得:
即懂得新婚姻法的五项原则;懂得坚持婚姻自主的好处,包办买卖婚姻的害处;懂得直系亲属
结婚的害处;懂得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权力、义务;懂得赡养老人是子女的义务;懂得离婚
自由和反对轻率离婚的道理;懂得婚龄和晚婚晚育的一致性;懂得执行婚姻法的重要意义。广
大妇女都表示决心争做学法、懂法、执法、守法的模范。

  为了使更多的妇女受到教育,各地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对不能参加会议和外出的群众登
门走访或到现场进行补课,使受教育面基本都达到91%以上。通过宣传教育基本达到了家喻户
晓,人人皆知。

  开展“五好家庭”活动:

  几年来,全区“五好家庭”活动随着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更新内容。

  1982年“五好家庭”“活动以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好;努力生
产、工作、学习,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教育子女,勤俭持家好;移风易俗、文明礼貌、清
洁卫生好;尊老爱幼、家庭民主和睦、邻里团结互助好为内容。

  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把“五好家庭”活动同科学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向“双
文明”户发展,使典型有了新特点,符合时代的要求。

  1986年各地都把科学致富、教育子女、遵纪守法内容充实到“五好家庭”条件里。

  1988年到1990年,地区妇联根据全国妇联“六大”会议上提出的“全面提高素质,做自尊、
自立、自信、自强的新女性”的号召,广泛开展了“讲先进、展才智、比贡献”的巾帼英姿竞
赛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发扬“四自”精神。地区妇联在1989年举办巾帼英姿演讲报告会,有耿
玉华、费亚杰等12名典型巡回作了演讲,其中 8个典型推荐到省妇联召开的农村妇女“双学双
比”竞赛活动现场会上演讲,受到了与会同志的好评。

  开展做好事送温暖活动:

  1990年,全区各级妇女组织组建了学雷锋小组 3 574个,她们常年坚持为孤寡老人送衣送
药,拆洗被褥,受到社会赞扬。

  开展学文化、学知识、长知识、做贡献活动:

  为了适应商品生产发展的需要,从1986年起,全区还办扫盲班4 100多个,有200 524人参
加学习,有137565人脱盲,占妇女文盲、半文盲总数的54.7%;办提高文化班2 200多个。

  全区创办以乡镇为单位的妇女总校 217所, 以村为单位的妇女分校2 508所,以屯为单位
的妇女活动中心户30 446户,有1007 580名妇女在各级妇女学校和文化中心户参加学习,占全
区18岁至45岁妇女总数的74%。

  开展普及法律常识咨询活动:

  从1986年起,地区妇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普及法律常识咨询活动,地区妇联和各市县妇
联都制定了妇女五年普法规划。配合有关部门利用各种方法和形式,向全区广大群众广泛深入
地进行了《宪法》、《婚姻法》、《继承法》、《经济合同法》等宣传。仅1986年和1988年,
全区搞专题广播讲座就达25 881次,举办法律知识培训班1 604期,培训了164 694名骨干,发
普法教材317 755册。通过上述活动,使受教育面达90%以上。

  1987年,地区妇联搞了一次普法常识测验,591份答卷,平均为88.9分。

  各市县不仅开展了法律咨询工作,还为受害妇女出庭辩护,真正为受害妇女伸张正义,使
她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上的保护。

  开展帮教有劣迹妇女活动:

  1986年以来,配合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对有劣迹妇女的帮教活动。全地区成立 1 304个
帮教组织,有2200多名各级妇女干部参加帮教工作。

  1986年全区有劣迹妇女13 886人,在各级妇女干部的认真帮助教育下,当年有 760人改好。
在改好的妇女中,有的还被评为“五好家庭”、生产骨干、遵纪守法致富能手。

  1990年全区有1 142名有劣迹的妇女,在各级妇女干部帮教下,有 877名改好,有217名停
止了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