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第五章 科教文组织

第一节 科学技术协会




  1959年 3月,成立了松花江专区科学技术协会,当时设在中共松花江地委宣传部内,配专
职秘书1人。1965年6月,随松花江地委、专署改称绥化地委、专署,松花江专区科学技术协会
也改称绥化地区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共绥化地委宣传部合署办公。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科学技术协会停止活动。

  1978年3月6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黑龙江省委的要求,中共绥化地委决定,恢复了绥化
地区科学技术协会,设兼职主席 1名,专职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2名,与绥化地区科学技术
委员会合署办公。

  1981年1月,科学技术协会从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分出,设专职副主席 1名,工作人员4名。
1984年,增设专职主席 1名,内设学会工作部、普及工作部。1986年11月增设咨询服务公司,
1987年2月改为科技咨询中心,1989年增设秘书科。

  1990年,科学技术协会编制12人,其中行政编制8人,事业编制4人。设专职主席1 名,专
职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4名。

  一、学 会

  科学技术协会成立后,1960年,相继组建了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农机学会、气象水文
学会和医药卫生学会,共有会员1 200多名。各学会都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出理事会,
开展了学术活动。

  “文化大革命”后的1978年 3月,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恢复,便开始新建学会工作,至1990
年末,各学会基本恢复并开展了活动。

  二、主要活动

  (一)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

  根据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黑科协会(1984 )1号文件精神,从1984年开始,在全区农村广
泛开展了科学致富创高产竞赛活动。到1990年末,共评出省、地、市县级、乡镇级四级高产大
王13 220人次。其中1984年参赛户5.2万户,评出省级大王5名,地区级大王13名,市县级大王
105名,乡镇级大王 1060名;1985年参赛户 7.3万户,评出省级大王11名,地区级大王22名,
市县级大王100名,乡镇级大王1 350名;1986年参赛户10.2万户,评出省级大王10名,地区级
大王26名,市县级大王177名,乡镇级大王 1 755名;1987年参赛户15万户,评出省级大王7名,
地区级大王28名,市县级大王167名,乡镇级大王1 831名;1988年参赛户19.2万户,评出省级
大王7名,地区级大王 31名,市县级大王188名,乡镇级大王1 900名;1989年参赛户22.5万户,
评出省级大王7名,地区级大王30名,市县级大王 185名,乡镇级大王1 921名;1990年参赛户
30万户,评出省级大王 7名,省级致富能手3名,地区级大王32名,市县级大王210名,镇级大
王2 032名。7年共评出省级高产大王 54人次,前3年全区省级高产大王占全省高产大王总数的
1/2左右,后4年占 1/4左右。省级玉米高产大王秦玉海参加过第二届全国致富能手表彰大会;
省级青椒高产大王蔡景学参加过第一、二届全国致富能手表彰大会。从1984年至1990年末,全
区累计推广大王高产技术132项,推广覆盖面占全区村总数的76.8%。

  (二)科技扶贫活动

  从1985年开始,各级科协同民政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因户
制宜,广开生产门路,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逐户进行安排;通过乡村农民技
术学校进行科技培训、农函大的学习、高产大王传授技术和物资扶持,组织科技人员搞技术讲
座、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现场指导;供给科技图书和资料;充分发挥各种农民专业技术研究
会的作用, 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到 1990年底,全区通过科技扶贫活动,已有
79 163户脱了贫,占全区贫困户15万户总数的52.8%。

  (三)组建科普村、科普乡镇活动

  为了引导农民走靠科学技术致富的道路,绥化地区科协从1987年开始通过市县、乡镇科协
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了科普村、科普乡镇建设活动。至1990年,全区共建起科普村 570个、科
普乡镇92个。这些科普村、科普乡镇基本上达到了科普组织机构健全,有科普宣传阵地和科普
手段,活动能够坚持经常化。各种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有活动计划、研究项目,技术成果显著,
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四)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创办技术合作组织活动

  为了满足农民对科技服务的迫切要求,各级科协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从1984年开始有计
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农民技术合作组织的创办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走自我组织、
自我技术服务的道路。到1990年,全区各类农民专业技术研究会已发展到1 964个,会员98 166
名。其中属于种植业的933个,会员49 110名;属于养殖业的876个,会员45 214名;属于加工
业的155个,会员3 842名。

  全区专业技术研究会大体可分 4种类型:一是以村屯为基础,以土专家、种田能手为轴心,
联系生产实际研究技术、交流经验、传递信息、传授技术,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经济效益;二
是以乡镇科技人员为轴心,吸收各村的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有的乡镇领导参加,组成乡
镇级专业技术研究会,主要是总结经验,推广普及新技术,指导专业生产,同时也为乡镇领导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有经济实体,实体进行科学普及,有生产指导和产品购销相结合的服
务体系;四是省、地、县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专业技术联合会,有实验场地,实行实验、
示范、推广相结合,肩负某一项专业的技术普及、推广工作,具体指导农民生产。这些技术学
会均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五)科普之冬活动

  全区科普之冬活动,首先是在民兵、预备役中搞起来的。1985年冬到1986年春,黑龙江省
军区、绥化军分区在兰西县同该县人武部、科协、科委等有关部门在民兵、预备役中进行科普
之冬活动试点,取得经验之后逐渐在全区铺开。1987年 7月份沈阳军区司令员刘精松、政委刘
振华到兰西县视察了科普之冬活动开展情况,给予肯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沈阳军区
于1986年底先后批转了兰西县科普之冬试点经验。

  中共绥化地委、绥化行署对这项活动非常重视,责成地区科协、科委、地工委、团地委、
妇联、教委、农业局等部门会同绥化军分区组成科普之冬领导小组,于1988年冬至1989年春开
展了第一届绥化地区科普之冬活动;1989年12月初至1990年 4月底开展了第二届绥化地区科普
之冬活动;1990年11月至1991年4月末开展了第三届绥化地区科普之冬活动。

  通过活动,加深了各级领导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大面积普及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
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科学意识,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层层开展科技培训,
市县培训师资,乡镇培训骨干,村屯进行人员培训。在第三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共举办市县
师资培训班167期,受训人员3 369人次;乡镇办的技术骨干培训班8 804期,受训人员11.67万
人次。在第三届科普之冬活动期间,全区共举办科普报告会 2873场次,受教育人7.5万人次,
举办科普展览962次,举办科普知识竞赛364场次;演出科普文艺节目132场;举办科普大集259
次,放映科教电影、科普录像12 951场次;开展科技咨询4 800次,印发科普资料117.9万份。

  (六)开展农民技术职称评定活动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指示精神,从1988年 1月开始。在地区统一部署下,12个市县先后相继
开展了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和晋升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工作和
考评班子,制定了实施方案。由各级科协牵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个
人申请,组织提名推荐,考核考试,各专业考评小组提出评定和晋升职称的意见,经评定委员
会审评,由地区农职评定晋升工作领导小组和县市人民政府授予职称,发给证书。经过一年多
的工作,第一期评定和晋升农民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于1990年年底基本结束。全区共评出农民助
理技术员1 018名,农民技术员5 811名,农民助理技师2 207名,农民技师833名。

  (七)举办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大奖赛

  1990年 7月份,地区科协会同地区农业局、广播电视局,在肇源县兴安乡召开了现场会议
之后,全区市县、乡镇、村大多数陆续举办了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大奖赛。据统计这次全区开展
村级大奖赛2 094场次;乡镇级大奖赛198场次;市县级大奖赛33场次(有的县市分片召开的)。
全区的农民科学种田知识大奖赛于1990年 10月16日在绥化市举行。每个市县出1个代表队,每
队参赛者3名。大会最后评出肇源、肇东、安达3个优胜队。

  (八)青少年科技活动

  1981年 6月,全区召开了绥化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经验交流会。在会上,海伦、绥化、肇
州、青冈、肇东、望奎、庆安等县的十几个先进单位介绍了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经验。1982年
9 月召开了绥化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代表大会,成立了绥化地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各
市县科协都把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当作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来抓。各市县每年都举办科技夏令
营、学科竞赛、科技队会、微机培训、智力竞赛、制作教具和开展小论文、小发明、小建议等
活动。1990年全区各地共举办青少年科技竞赛397次,有51 364人参加,获奖者415人;举办科
技夏令营9次,参加人员5 222人。

  (九)开展学术活动

  为了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各级科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认真贯彻了“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学术自由,组织各学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所需要解决的重大
技术问题开展了各种学术活动。自1978年到1985年,农经学会交流发表学术论文 120篇,其中
省级刊物发表65篇,国家级刊物发表20篇;水利学会交流学术论文 114篇,省级刊物发表27篇,
国家级刊物发表2篇;建筑工程学会交流学术论文65篇,省级刊物发表8篇;林学会交流学术论
文125篇,省级刊物发表35篇,国家级刊物发表12篇;农学会交流学术论文 78篇,省级刊物发
表21篇,国家级刊物发表9篇;畜牧兽医学会交流学术论文130篇,省级刊物发表17篇,国家级
刊物发表8篇;医学会交流学术论文720篇,省级刊物发表340篇,国家级刊物发表210篇,其中
在国外有影响的2篇。

  1989年到1990年,充分发挥学会优势,围绕科技兴区总体战略所需要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
开展学术活动。

  一是组织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性研讨,将学术思想转化为决策思想,为各级党政领导科
学决策服务。在1989年全区召开“科技兴县”、“科技兴农”等学术讨论会16次,参加人数919
人次,撰写学术论文527篇。1990年全区共召开年会465次,学术研讨会506次,论证会237次,
参加活动47 049人次;撰写学术论文6 652篇,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省级 197篇,地区级418篇,
市县级1 383篇;在有关刊物上发表的:一级刊物110篇,二级刊物341篇,三级刊物572篇。地
区科协组织地区级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撰写“科技兴区”学术论文 120多篇,交流54篇,印
发了《科技兴区优秀论文汇编》上下两册,发给地委、行署领导和市县一、二把手及有关局领
导参阅。其中有很多观点被地委、行署领导在制定全区科技兴区总体方案中采纳。

  二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论据。地县两级学会1990年为当地政府搞了 894项决策论证项目,
受到了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和好评。地区药学会组织全区药学工作者献计献策,向
地区卫生局提供了3项药品监督方面的咨询,为医疗单位和群众提供了33 项科技咨询,为药厂
开展药品检测、鉴定15项,对全区药品生产的发展、医院制剂的技术进步、药品质量监督、保
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三是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几年来,科协系统动员科技工作者深人生产第一线,开展技
术咨询、技术承包、技术服务等活动。全区县级以上学会组织科技人员下厂、下乡进行技术承
包、技术咨询 9 700多人次,咨询项目1 113项,推广转让技术成果371项。1990年深入生产第
一线的科技人员1 367人次,搞技术承包118项,获经济效益8 164万元;进行技术服务784项,
获经济效益7871万元;开展技术咨询889项,获经济效益734万元。地区水利学会召开全区水资
源学术研讨会,对全区水资源质量、蓄水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评估。不仅为全区
农业抗旱、发展灌溉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还大面积地推广了激发极化法电测找水和定井位的
新技术,成井率达95%以上。只此一项,就使农民减少打井损失1.4万元。 电测找水对工业的
支持也比较大。望奎县造纸厂受水流的限制,年产只有 2 000吨。经电测定井位,打了一眼好
井,满足了生产用水需要,产量翻一番。

  (十)科技咨询服务活动

  1981年至1985年,咨询活动重点放在农村。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开展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活动。 乡镇科协都在所属的农学、畜牧兽医、卫生等学组成立咨询
服务站;在乡镇举办科普集市或在召开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设资询服务台,对农民提出生产中
的技术问题,进行答疑解难。有些乡镇科协成立了咨询服务公司,及时为农民传播科学技术和
送科技资料、科技图书。组成技术服务“飞行队”,哪块地块出现虫灾,飞行队员便骑上自行
车,携带装着配好的杀虫药剂的药械,前去喷洒灭虫,深受农民欢迎。

  1986年以来,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基础,组建机构。1989年底前,12个市县科
协、地区级18个学会已建立了科技咨询中心或咨询部,基本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科技咨询
体系。二是地县两级科技咨询中心广泛同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信息等单位开展横
联工作,收集信息、科技成果1 800多项,筛选167项适合全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项目,编
成小册赠送给有关单位。全区分两片召开信息成果项目发布会,会后帮助12个市县、74个乡镇
衔接 111个项目。三是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服务,引进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海伦市
咨询中心引进优质配合饲料,除为当地饲养户服务外,还往苏联出口3万斤。

  省科协1986年12月份召开了帮扶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动员大会,分配给绥化地区帮扶中小
企业指标30个。地区科协及时将省科协分给的帮扶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地区科协同地区乡企局
分头深入76个单位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经过 5年努力,使这76个帮扶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提
高了企业素质,降低了消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增产值1542.2
万元,年增利税464.46万元,年扭亏增盈124.57万元。还帮助救活濒临倒闭的中小企业和乡镇
企业22个。

  1990年全区开展决策咨询894项、技术开发136项,技术转24项,参加技术服务人数20 534
次,取得经济效益4 449万元,社会效益5 501万元。

   全地区各市县科协1990年基本情况表
表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