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技术培训

第五节 技术培训




  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提高广大工人的业务素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业务技术培训
活动。

  徒工培训。解放前一般都是经人介绍和举荐“拜师”,从师学习技艺。解放后,徒工人厂
后由工厂组织或领导确定工种,根据工种分配跟随哪个师傅。一般1个师傅带1至2 名,多至五
六名徒弟,由知识和工艺教起,学徒制一般为 3年。徒工出徒后均为熟练工人,能够独立操作
机器。1958年后,凡出徒工人即定一级工,以后按技术逐年考核升级。

  岗前培训。不论是出徒工,还是转换工种人员,上岗前,均由车问、工段或安技人员进行
岗前培训,主要是讲清即将上岗的工种、设备性能、操作要领、安全事项等,使其能够掌握本
岗位的应知应会,能够迅速、熟练操纵机器,保证生产效率和安全。一般的岗前培训10天左右,
工艺较复杂的工种也有二三个月至半年不等。

  集中培训。建国以后,全区各县工业企业为了迅速提高工人的技能,曾由县工会开办工人
夜校,讲文化,讲工业基础知识。

  1980年以后,随着企业的经济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各企业根据工序定岗定编,生产效率有
了很大提高,从而也出现了劳力过剩的现象。针对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各企业对职工采取轮流
短期培训,由本市县的职业学校负责专业技术培训。重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文化课,对提高
职工的技术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带职进修。建国以后,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改造和发展,对工人的劳动技能要求越来
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各县工业企业为了迅速造就一批生产骨干,从工人中选拔一些基础好的,
保送到专业学校和大中城市的较大工厂带职进修,学习先进技艺。一般进修期半年或 1年,进
修期满仍回原单位原工种工作。

  1980年以后,各工厂企业开始有计划地选送职工上专业学校,定点定向培养。1984年至1990
年全区共培训待业人员126 240人。毕业后,安置到全民企业32365人,集体企业63 335人,个
体14 09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