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队伍构成

第二章 教师队伍

第一节 队伍构成




  一、幼儿教师

  1958年,全区共有幼儿教养员1911人(整日制幼儿园)。其中,中等学校毕业及肄业的共139
人。幼儿教育系及幼儿师范毕业的仅13人,受过专门幼儿教育训练满 1年以上的仅28人,幼儿
教师水平较低。

  “文化大革命”期间,幼儿教师数量少,水平低,1968年,全区仅有幼儿教师204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幼师队伍不断扩大,水平明显提高。1980年,全区共有幼
儿教师465人,到1984年已发展到1707人。同年,海伦师范学校开设幼师专业,当年招生1个班,
47人。1985年,肇东师范学校也开设了幼师专业。

  1990年,全区幼儿园共有教职员工2961人,其中幼儿教师2793人。从学历看,中师、高中
毕业及以上的1 119人,占40%;中师、高中肄业及初中、初师毕业的1 343人,占48.1%;初
师、初中肄业及以下的331人,占11.9%;受过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的444人;不具备规定学历,
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84人。此外,全区尚有个体幼儿教师445人。

  二、小学教师

  清末,各县有小学教师,最多30~50人。多数是初级师范学校或师范传习所毕业的学生。

  民国时期,各县小学教师有所增加,一般有百人左右。民国14年(1925年)至民国17年(1928
年),当时绥化辖区的明水县有小学教师37人,肇东县 77人,望奎县79人,安达县90人,绥化
县147人,海伦县244人。初等小学教师多由师范传习所毕业生担任,两等小学教师多由师范学
校毕业生担任。

  伪满时期,各县一般有小学教师百人以上。据有关资料记载:伪康德 4年(1937年)绥化县
有小学教师168人,明水县101人,肇源县100人,望奎县149人,兰西县163人,绥棱县106人,
肇东县136人,海伦县280人。国民初级小学的教师多由师道特修科毕业生担任,国民优级小学
的教师多由师道本科毕业生和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

  解放后,各县接收留用了伪满时期的原有小学教师,对他们实行“团结、教育、改造”的
政策,使其为新民主主义教育服务。不足部分多数由初中和高小毕业生补充。到1949年建国时,
全区共有小学教职工4124人。其中专任教师3239人。

  1950年,国家开始逐年分配部分师范毕业生到本区各县,充实教师队伍。各县还通过办简
师班、初师班等形式,培养了大批师资。同时还选拔了少数初中、高小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
伍。

  1957年,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全区有近千名骨干教师被打成“右派”并下放劳动。仅海
伦县就有105名中小学教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38人被错定为“中右”,分别占全县教职
工总数的5.4%和7.3%。加之1958年普通教育的盲目发展,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出现了小
学教师教初中,初中教师教高中的现象,教师文化结构水平下降。为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
各县从回乡知识青年中,录用了大批民办教师。仅1958年全区就录用民办教师1 282人。到1958
年末,全区共有小学教职工12 524人,其中专任教师10 596人。其文化结构是:中师、高中毕
业及以上的2093人,仅占专任教师的19.75%;初师、初中毕业及以下的8 503人,占80.25%。

  1961年至1966年,各县认真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和中小学工作条
例。从1962年开始,中师毕业生一律分配到小学任教,并将千余名在中学任教的中师毕业生调
回小学任教,使小学师资水平有所提高。到1965年,全区小学专任教师已达15 511人。其中,
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3 446人,占22.2%。

  “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教师被批斗,下放劳动。1968年至1970年“清理阶级队伍”时,
有些教师被清除教师队伍。仅肇源县就有 261名中小学教师被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劳动改造。
加之师范院校停办,师资来源中断。小学教师多数由民办教师补充,大批“文化大革命”中的
初、高中毕业生被安排到中小学任教,师资水平空前下降,教师队伍青黄不接。据1979年统计,
全区共有小学专任教师33 293人,其中民办教师18 270人,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上文化程度的
仅有10 600人,学历达标率仅为31.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县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培训师资,并对民办教师进行了整顿。
通过文化考试、政治审查和业务考核,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及时解聘。加之分配到各县的师范
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使师资水平明显提高。

  1990年暑期,全区共有小学教职工 43 311人(包括少数民族小学教师)。 其中:专任教师
39 195人,行政人员 3 311人,工勤人员 664人,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职工 141人;公办教师
22 826人,民办教师20 485人;城市3 324人,县镇5 265人,农村34 722人;女教职工16 001
人。在专任教师中,具有中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3 988人,学历达标率61.2%。此外,还
有 324名不具备规定学历的小学教师取得了《专业合格证书》。在全区小学教职工总数外,尚
有代课教师1 539人。

   全区小学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9—16 单位:人



   1990年全区小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表
表19—17 单位:人



  三、普通中学教师

  民国时期,全区境内只有中学4所,每所中学有教师6~10人。据民国17年(1928年)统计,
4所中学共有教师30人。伪满时期,各县中学教师一般为10余人。伪康德8年(1941年)时,海伦
县中学教师最多,为26人;明水县中学教师最少,只有6人。

  解放前,各县中学教师一般由师范大学及同等学历者充当。民国20年(1931年)“九·一八”
事变前,安达县共有中学教师12人,其中大学专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 9人,占75%;中专、
高中毕业的 3人,占25%。伪康德12年(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前,安达县共有中学教
师13人,其中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5人,占38.5%;中专、高中毕业的8人,占61.5%。

  建国后,中学教师由省教育厅分配,不足部分选调小学教师补充。并通过离职进修、岗位
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到 1965年,全区共有中学教职工 3 568人,比 1949年增加
12.6倍。其中专任教师2 671人,比1949年增加 14倍。在专任教师中,高等学校毕业、肄业的
1 063人,占39.8%。

  “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实行了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全区普通中学增多,中学教师奇缺,
多数从小学教师中补充,师资质量下降。据1979年统计,全区共有中学教职21 222 205人,其
中专任教师18 714人。在专任教师中,高等院校毕业、肄业的2 061人,仅占1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师资水平不断提高,到1990年,全区普通中学共有教职工23 926
人(包括少数民族中学教师)。其中:专任教师19 295人,行政人员2 895人,工勤人员1 424人,
校办工厂、校办农场职工312人;公办教师17 643人,民办教师 6 283人;城市4 371人,县镇
8 029人,农村11 526人;女教职工6 851人。在专任教师中,共有初中专任教师16 715人,其
中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2年以上的4 757人,学历达标率28.5%;共有高中专
任教师2 580人,其中高等学校本科毕业及以上的640人,学历达标率24.8%。

   全区普通中学教师基本情况统计表
表19—18 单位:人



   1990年全区普通中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
表19—19 单位:人



  此外,尚有 148名不具备规定学历的高中专任教师,取得了《专业合格证书》。在全区普
通中学教职工总数外,尚有代课教师794人。

  四、农职中学教师

  1980年,全区共有农职中学专任教师506人。其中农业中学369人,职业中学137 人;农职
初中15人,农职高中491人。

  1982年,全区共有农职中学专任教师732人。其中农业中学394人,职业中学338 人;文化
课教师530人,专业课教师202人。高等院校本、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二年以上的46人,占
6.3%;高等院校本、专科肄业不足二年的86人,占11.7%;中师、高中毕业及以下的600人,
占82%。

  1990年,全区共有农职中学教职工1 688人,其中专任教师1 228人。在专任教师中,共有
农职初中教师127人,其中高等院校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的20人,占 15.7%。共有农职高
中教师1101人,其中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二年以上的636人,占57.8%。

   1990年全区农业职业中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表
表19—20 单位:人



  五、技工学校教师

  1990年,全区共有劳动技工学校12所,有教职员工802人。其中专任教师(包括文化课、技
术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教师)42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3.5%;在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生
32人,占7.5%;大学专科及本科肄业生 176人,占41%;中专及技校毕业生163人,占38%;
高中及其他58人,占13.5%。共有高级讲师4人,讲师 137人,助理讲师144人,教员52人,一
级实习指导教师11人,二级实习指导教师14人,技师3人。

  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1990年,全区共有中等专业师范学校2所,卫生学校1所,共有教职工 559人。其中专任教
师251人。在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毕业生102人,占40.6%;大学专科毕业生87人,占34.7%;
中专、高中毕业生62人,占24.7%。共有高级讲师20人,占7.9%;讲师113人,占45%;助理
讲师80人,占32%;教员38人,占15.1%。

  七、聋哑学校教师

  1958年至1959年,各县聋哑学校建立初期,教师数量很少,一般只有3至5人。多数来源于
省聋哑师资培训班。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区聋哑学校教师队伍变化不大,到1977年,
12所聋哑学校只有专任教师125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聋哑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区聋哑教师数量不断增加,素质
也明显提高。特别是1981年开始,肇东师范学校增设了特师班、特师离职培训班和特师在职函
授班,为全区培养了一大批聋哑教师。

  1990年,全区聋哑学校共有教职工447人,其中专任教师243人,受过专业培训的57人。

  八、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1990年,全区共有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分校、工作站13处,计有教职工260人,其中专任
教师146人。在专任教师中有副教授16人,讲师61人,助教23人。

  九、教师进修院校教师

  1978年,全区教师进修学校共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79人。

  1990年,全区教师进修院校共有教职工692人,其中专任教师4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