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校舍与设备 清末和民初的私塾多借用民房,课桌多为炕桌。学堂、学校多数都有固定的校址和校舍,
少数租用民房。设备简陋,仅有供学生上课用的课桌、长凳、黑板等。校舍数量很少,且均为
土草房。民国6年(1917年),安达县官办学校仅有校舍41间。望奎县公立学校仅有校舍92间,
其中教室44问,学生宿舍18间,备课室、厨房等30间。民国12年,少数县城镇学校始建有青砖
校舍,少部分县镇中学还增设了生物标本室、理化仪器室、实验室等设施。
伪满时期,各县校舍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有所提高。但砖瓦校舍仅局限于县镇少数学校,
广大农村仍为土草房。
解放后,各级政府接收了日伪时期遗留的旧校舍,并加以修缮。
在土改斗争中,多数区村都把当地最好的房屋拨给学校做校舍,使校舍得以改善。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入学人数的增加,城乡学校校舍逐年增多。城镇中小学校舍修建与设
备购置由国家拨款。农村学校校舍由区(公社)、村(生产大队)统筹修建。到1966年“文化大革
命”前,全区校舍砖瓦化程度已达57%。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城乡学校校舍及设备遭到严重破坏。部分校舍被挤占,多数学
校门窗、桌凳被毁坏,图书资料被焚烧或窃走,教学实验仪器、教具被砸毁或丢失,学校内外
破烂不堪。学生复课后,对校舍和桌凳进行了维修。为解决桌凳不足问题,1973年全区农村部
分学校开始推广肇州县的土桌凳经验。即用土坯或砖搭成学生桌凳。但由于土桌凳凉,而且不
坚固,长期使用影响学生健康,没能广泛推广。与此同时,部分中小学实行了二部制、三部制
授课。到1976年统计,全区普通中学实行二部制授课的共314个班,三部制授课的3个班,占普
通中学班级总数的3.75%。小学实行二部制授课的共3 513个班,三部制授课的共 43个班,占
小学班级总数的14.52%。
粉碎“四人帮”后,全区各地加强了校舍建设。
1980年至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84号文件精神。全区进行了以解决“一无两有”
(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人人有桌凳)为主要内容的校舍建设,并逐步改土草房为砖瓦房。
1981年 6月,行署在海伦县召开了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大力推广了海伦县筹集资金改善办学
条件的“四点”做法。即:国家拨点,地方自筹点,社会各行各业支援点,勤工俭学积累点。
全区广泛筹集资金,改造校舍,增添教学设备。
1981年,全区共筹集改善办学条件资金 1 900万元,解决危房16.1万平方米,占危房面积
的40%。解决桌凳15万单人套,占缺桌凳总数的47%;解决二部制 226个班,占二部制班数的
14%。修砖围墙10万延长米,厕所474个。购置或制作音乐、体育设备1.4万件。
1982年,全区共筹集改善办学条件资金2 900万元,新建校舍8.2万平方米,翻建校舍11.7
万平方米,维修校舍14.6万平方米,修建厕所1.7万平方米,购置桌凳83 732 套,增置教学仪
器3.9万件。二部制授课班级由1981年的1 208个下降到911个,已有海伦、绥棱、望奎、肇州4
县消除了二部制授课。绥化地区行署和海伦县委在全国校舍建设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1983年,全区又筹集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 357万元,此时已有70%的学校基本实现了“一
无两有”。
1984年至1987年,是全区校舍建设大发展时期。由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和《义务教育法》的公布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人民教育人
民办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落实,出现了村办村管,乡镇办乡镇管,群众主动办教育的局面。 4年
累计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资金近亿元,其中群众集资6 000万元。累计新建、翻建、维修校舍42.7
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教学楼27座。新建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体育室、音乐室、卫室等共
计1 417个,购置桌凳135.5万套,增添各种教学仪器、体育器材141 万套。农村校舍趋向砖瓦
化,城镇校舍趋向楼房化,全区砖瓦化校舍达82.1%,有94%的学校实现了“一无两有”。
1988年,黑龙江省教委和财政厅提出,已实现“一无两有”的学校,要把改善办学条件的
重点,逐步向学校内部建设转移,逐步做到实验室、图书室、卫生室等内部教学设施配套。没
有实现“一无两有”的学校要同步进行。据此,绥化地区教育局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搞好中小学
危房改造和内部建设两项工程规划,重点抓了校舍内部建设工作。1988年至1990年 3年间,全
区共新建和改建各种实验室724个、图书室662个、卫生室72个、体育室224个、音乐室288个。
新增图书49.2万册、桌凳7.6万套、各种教学仪器19.4万套。
到1990年暑期,全区中小学及农职中学校园占地面积总计38 377 918平方米,其中普通中
学占地面积10060503平方米,小学27 747 387平方米,农职中学570 028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
2 888 109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校舍建筑面积 918 184平方米,小学1 908 994平方米,农职
中学60 931平方米。共有砖瓦房校舍2 571 307平方米,砖瓦化程度已达 89%,比1979年提高
41%。但仍有113所中学和361所小学存有危房,总面积160 072平方米,危房率8.1%,居全省
首位。全区共有普通教室31 410个,各种实验室1 300个、体育室389个、语音室11个、音乐室
347个、微机与科技室 5个、卫生室318个、图书室740个(藏书269.4万册),办学条件有了很大
改善。自1984年至1990年,绥化、肇州、望奎、海伦、肇东、安达、兰西7 市县先后29次被评
为全省改善办学条件或校舍建设先进市县。还有723所学校、241人先后被评为全省改善办学条
件或校舍建设先进校和个人。
全区普通中小学校舍情况表
表19—27 单位:平方米
全区1990年平均每个学生占有校舍建筑面积和平均班额
表19—28 单位:平方米、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