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成果
第三章 科技成果
第一节 成果
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各级人民政府特别重视科技成果的总结、推广和实
际应用。
60年代,海伦米厂研制高产米机超过了日本“中野牌”米机产量,提高工效3倍。
1965年,绥化县综合机械厂技术员朱道海设计的立式砂辊碾米机,在全国杂粮机械展销会
上被认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70年代初期,海伦县农科所常刚选育的海玉 1、2、3号玉米良种;农艺师施文卿选育的海
谷1号谷子良种在全区多数县份得到推广应用。
1972年,肇东县陈尚义等 3人研制的电影拷贝还原鉴定设备;绥化县水利局凌传威、朱振
海研究的水利工程筛网消能工。
1975年,海伦县广播器材厂石仓科研制的WQT—1A型精密万用电桥; 1976年,海伦县农机
厂李学良研究的ZB1—24行系列播种机;肇东县广播器材厂黄建成等人研制的12路广播调制机、
双波段短波发射机;肇源县电子厂孙庆祥研制的QZ型宽频带Q表。
1979年,海伦县无线电厂王文会等人研制的G1C—5型色选机;青冈县公路机械厂刘焕廷研
究的龙江ZP—1型渣油路面联合铺路机;肇州县畜牧局金相久的浅翻轻耙改良草原。
1982年,安达制油厂陈义研究的大豆卵磷质的提取。
1984年,肇东县广播器材厂秦富等人研究的奶类脂肪测定仪;石油化工厂韩兴东试制的铝
汨扎制基础油、电机厂耿为民研制的宽调速直流伺服电机,化工厂孙西林研究试验的醋酸丁脂。
1986年,庆安县酒厂试制的猕猴桃酒、绥棱县奶粉厂试制的强化婴儿奶粉、肇东县水泵厂
许文仲等人研制的杂质泵。
以上科技成果经有关部门认定,均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从建国初期到1986年统计,全区取得科技成果1 124项,其中,专业科研单位完成58项,
工业企业完成464项,其它行业完成 602项。这些成果中,达到国际水平的2项、国内先进水平
的46项、省内先进水平的245项。达到国际水平的2项成果是:1983年,庆安县酱油厂与黑龙江
省轻工研究所共同研制的东北大豆酱油;1986年,海伦县电机厂王喜仁等人研制的WP—03型激
振器。
1987年以后,国家对科技成果的鉴定、审批、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法规和办法。在各级成
果的认定上更加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同时,各级政府制定了奖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多出
成果,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1987年,全区共创科
研成果194项,是建国36年以来平均年创科技成果31项的6.2倍。其中安达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
甜菜研究所共同完成的甜菜高产、高糖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安达市政府与东北农学院共同完成
的盐碱地种植水稻开发技术研究;望奎县工业研究所李杰文研究的柔性塑料抛光气缸套新工艺,
望奎县能源办迟宝玉研究的太阳能房保温节能效益试验;明水县五八三厂研制的 JM—1型震源
药柱;兰西县试制的玻璃纤维涂塑窗纱;肇州县液压件厂和东北煤炭研究所共同研制的 GZY—
50型全液压钻机;肇东市毛皮厂刘伟斌5人研制的人造毛、肇东市毛皮研究所刘跃林4人研究的
多用剪毛机、肇东市第三化工厂刘兰珍 4人研究制造的羧酸脂丁晴胶乳等项目,均达到了国内
先进水平。此外,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还有29项。
1988年,全区共取得 161项成果,有63项成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特别是海伦县柴油机厂
陈锡文研究的SF塑料扁丝收纱机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1989年,全区共取得科技成果 161项。肇东市科技试验厂试制的乙撑双硬脂酰胺,肇东市
水泵厂研制的SP250—200—680型渣浆泵2个项目达到国际水平。绥化市李庆华研究的中小城市
大气环境容量研究与评价、望奎县先锋亚麻厂的干纺高支纺新工艺、安达化工一厂于明江研制
的均苯四甲酸二酐、肇东市化工厂的合成二一乙苯乙酸纳、肇东市政府组织完成的玉米大面积
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宋继周3人研制的WT(J)立体声广播节目终端机、肇东电机厂李玉成等
人试制的J2×30KW/50KW隐蔽式发电机、明水县糖果联营厂乳粉车问的技术改造、绥棱县畜牧
局张伯钧利用吐根堡奶山羊冻精配种改良本地奶山羊、海伦县矿山配件厂研究的中锰稀土奥氏
体钢、海伦县塑料厂试制的茔苯稀地毯茔布、海伦县塑料制品三厂那中强等人试制JS系列纺皮
搪塑鞋、安达市蓄电池厂张艳红研制的固体干电池、安达市畜牧局试验奶牛难孕症诊断治疗技
术与实际应用、肇东市水泵厂研制的3ZLG6.5—5立式多级离心泵、兰西县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甜
菜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亚麻大面积综合高产技术试验等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还有达到
省内先进水平的成果8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