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奖励

第三节 奖励




  建国以后,党和各级人民政府,为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采取各种形式奖
励在科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50年代,各级政府和工矿企业对在技术革新活动中有所成就的人员的奖励,多以精神鼓励
为主,如发给奖状,或在各级会议上授予“革新能手”、“生产标兵”等光荣称号。

  60年代,对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科技工作者除给予精神鼓励外,还给予一定的物资鼓励,
一般多发给一些实物,有的是生产工具,有的是生活用品,如暖水瓶、脸盆、床单等。对贡献
较大的人员,发给一定数额的奖金,但额度都不太高,一般只有几十元。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10年中,在政治挂帅和“不要物质刺激”的极“左”思
想影响下,一切奖励活动均被废除。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地委、行署为了促进经济发展,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把科技成果奖励工作提到了重要议程。

  1978年,全区召开了科学大会,会上不但奖励了本年度的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还奖
励了1978年以前多年中所取得的优秀成果168项。其中主要有,绥化县的1.5吨多排小风口冲天
炉、海伦县的强力挑扣刀、庆安县的齿盘式中风轴简易机械化立窑、明水县的24路脉冲编码调
制通讯设备、兰西县的ZSG2500A大型硅整流电源、青冈县的龙江ZP— 1型渣油路面联合铺路机、
望奎县的锅炉土法改造、安达县的AST—12型双效降膜式蒸发式设备、肇东县的 GT—121E型广
播调制机、肇州县的粮食单运联动线、肇源县的 Q值理论研究、绥棱县的中药透入仪、地直单
位的自由锻锤固定模模锻等。

  全区获省科技进步奖的有:

  1981年,明水县果树示范厂梁彤等人研究的大苹果匍匐的栽培技术(获二等奖)、肇源县草
原饲料研究所培育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甜心米品种选育(获三等奖)、肇东市广播器材厂张宝峰
等人研制的RH—RJ— 1型奶粉溶解度搅拌器(获三等奖)、庆安钢铁厂程龙保等人研制的DDC—1
型电子式定量秤(获三等奖)。

  1982年,安达市粮库等单位共同研制的 JLY—1型塔式粮食烘干机新设备和新工艺(获二等
奖)、庆安县啤酒麦芽厂的旋转式喷雾浸麦槽(获三等奖)、肇州机床厂的鼓式汽车手制动器(获
三等奖)、 望奎县新能源办公室等单位进行的农村两种节能技术研究(获三等奖)、肇东县科委
等单位完成的太阳能利用技术的研究(获三等奖)。

  1983年,安达县人民政府完成的黑白花奶牛新品种(获一等奖)、肇东水泵配件厂的冲天炉
炼制金属杂质泵叶轮用 W3、Mn6耐磨铸铁(获二等奖)、杨树引种新选品系含小黑杨系穗杆插密
度的研究获(三等奖)、JR1、JY2型直动节能溢流阀(获三等奖)。

  1984年,肇东县食品厂的玉米酶法直接生产饴糖(获二等奖)、肇东县兽医院等单位完成的
氦氖激光治疗奶牛疾病性不育的研究(获三等奖)、肇东县轻工仪器电控设备厂秦富等人研究的
SZY1型手动鲜奶脂肪测定仪 (获三等奖)、肇东县制酒厂栗永清完成的黄浆水的研究与应用(获
三等奖)、肇东酶制剂厂等单位完成的提高淀粉酶发酵活力的研究(获三等奖)、 肇东县石油化
工厂韩兴东等人的高速铝箔轧制基础油(获三等奖)、肇源县农业科研所等单位的二代区谷田螟
虫防治适期预报方法(获四等奖)、绥化市科委等单位研究完成的中小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与利
用的研究(获四等奖)、绥化市食品公司的SH—Z1型运猪专用车(获四等奖)。

  1985年,行署与省8个单位共同进行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获一等奖)、望奎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周致祥等人的农村家用全塑式红泥塑料沼气池应用技术、绥化市水资源管理
办公室等单位的绥化市中部供水水文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明水县水泵厂研制的200QJ32—30/2
型井用潜水电泵等(均获四等奖)。

  1986年,地区林木病防站、绥化市林木病防站等单位完成的杨圆蚧综合治理研究、地区家
畜繁育站等单位完成的马(驴)浓缩精液冷冻技术推广和应用等两个项目(均获二等奖)、兰西县
政府兰西亚麻原料厂等单位完成的亚麻亩产 275公斤综合栽培技术、肇东县畜牧局草原站完成
的种植星星草恢复松嫩草原碱斑地植被的研究、庆安钢铁厂等单位完成的装配式金属压型板筒
仓等三个项目(均获三等奖)、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完成的玉米地膜覆盖综合高产栽培
技术的研究、绥化地区土肥站等单位完成的稀土在甜菜上的施用效果与技术、绥化地区植保站
完成的谷糜黑穗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的研究、海伦县兽医院金昌深等人的钾离子透入俞区治疗马
肠便秘病、兰西县科委刘亚茹的亚麻系列产品开发中科技情报等5项(均获四等奖)。

  1987年,肇州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松嫩平原抗旱保水稳产高产综合技术、林科所的黑杨1、
2、3号杨的选育、绥化市机床厂等单位研制的镶拼地板块、壁裙板加工成套设备等3项(均获二
等奖)、海伦县水利局、`行署水利局水保站完成的海伦县东风镇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
及效益研究、肇东县人造毛皮厂刘传斌等人研制的革皮、人造毛皮两项(均获三等奖)、安达市
政府和甜菜所完成的甜菜高产高糖综合技术开发研究、安达市家畜繁育站完成的绵羊精液高倍
稀释的研究与推广、安达市通用机械厂的WRJ1型卧式捆草机、肇东电声器材厂研制的WBK—1型
微机无功补偿控制器、绥棱县乳品厂的强化婴儿奶粉、庆安县酿酒厂的猕猴桃酒专用酵母选育
及应用、兰西县玻璃纤维厂的玻璃纤维涂塑窗纱、肇东市纺织机械厂的 24毫米T型下皮圈销、
肇东市第三化工厂的羧酸脂丁晴胶乳、兰西县建材厂的聚氯乙稀胶泥防水材料等9个项目(均获
四等奖)。

  1988年,肇东市广播器材厂马卓新等人研制的 WT(J)型卫星广播节目终端机和卫星立体声
广播终端机、森林病虫害防治所等单位完成的杨树肿茎溃疡病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等两个项目
(均获二等奖)、青冈县农业局等单位完成的松嫩草原第二、三积温带争温保水高产稳产栽培技
术、肇东市乳品厂赵耀等人完成的奶片的研制与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安达市制粉厂的提取小
麦胚芽和胚芽油新工艺、肇东毛纺厂陈泰泉等人试制的混纺、纯毛拷花大衣呢等4个项目(均获
三等奖)。

  1989年,行署林业局等单位的农田防护林新技术的推广(获二等奖)、肇东市政府和东北农
学院完成的玉米大面积高产综合栽培技术试验、肇州县油粉厂的特二粉、标粉联产新工艺研究、
青冈县种子公司等单位的东农248玉米杂交种开发利用等3个项目(均获三等奖)、安达市政府和
甜菜研究所完成的10万亩甜菜高产高糖攻关试验研究、青冈县土地管理局戴恩友等人完成的青
冈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安达市科委等单位完成的提高黑白花奶牛产奶量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
肇东市水泵厂等单位完成的SP250一200—680`型渣浆泵、海伦塑料三厂的仿皮搪塑鞋(靴)化工
原料国产化的研究、安达市环保局和哈建工学院完成的安达氧化塘净化城市污水研究、安达市
粮库等单位完成的粮油仓储企业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的研究等7个项目(均获四等奖)。

  从1981年起至1989年止,全区获省科技进步各等级奖计以上68项。

  获地区科技进步奖的单位:

  1987年 5月29日,行署以绥行署发(1987]26号文件颁发了《绥化地区科学技术成果奖励办
法》,行署科委据此办法又制定了《绥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绥化地区
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章程》、《绥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委会行业评审组织原则》、
《绥化地区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填写说明等4个文件。明确规定:绥化地区科技进步奖设3
个等级:一等奖奖金500元,二等奖200元,三等奖100元,地区财政局每年划拨奖励经费2万元。

  1987年,全区有 102项科技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奖。其中,庆安县人民政府范蕴哲、宁树
芳等人完成的“水稻小棚盘育苗机械插秧千亩亩产千斤试验”,肇东市林木病虫防治检疫站徐
伯荣、韩维新等人完成的“白杨透翅蛾性引诱剂应用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安达市畜牧局完
成的“绵羊精液高倍稀释的研究与推广”,绥棱县乳品厂王传江等人完成的“强化婴儿奶粉的
研制”,“肇东市人造毛皮厂刘传斌等人完成的“革面人造毛皮”,东北林业大学与绥化市机
床厂王正本、姜国山等人完成的“镶拼地板块”、“壁裙板加工成套设备”,肇东电声器材厂
与北京工业大学王殿亚、王贵森等人完成的“WBK—1型微机无功补偿控制器”,安达市通用机
械厂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邓刚、黄孝元等人完成的“WKJ型卧式捆草机,,等8项获一等奖。
行署农业局梁荣等人完成的“二次回归正变旋转设计效应函数模型优化法试验”等34项获二等
奖。地区农机总站、海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奎章等人完成的“小麦、大豆规范化栽培技术”
等60项获三等奖。

  1988年,全区有88项科技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奖。其中,行署林业局等单位完成的“小网
窄带农田防护林推广应用”、绥棱县畜牧局的张百均等人完成的“利用吐根堡奶山羊冻精配种
改良本地奶山羊”、肇源县农科所李仲兰等人完成的“高粮蚜虫发生数量的研究”、安达市制
油厂孙义等人完成的“大豆磷脂系列产品开发及应用”等 8项获一等奖。地区家畜繁育指导站
张旭秋等人完成的“大面积应用猪统一供精配种技术”等25项获二等奖。肇东市土地局等单位
完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55项获三等奖。

  1989年,全区有68项科技成果获地区科技进步奖。其中,肇东市政府与东北农学院李振东
等人完成的“玉米大面积综合栽培技术试验”、兰西县政府与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刘
方等人完成的“亚麻大面积丰产综合技术试验”、绥化市科委与省农科院绥化农科所陈仁忠等
人完成的“第二积温带大豆大面积综合技术试验”、安达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甜菜研究所马育
才等人完成的“十万亩甜菜高产高糖攻关试验研究”、安达市奶牛科技服务中心与东北农学院
王成哲等人完成的“牛胚胎移植技术开发”、安达市科委等单位完成的“提高黑白花奶牛产奶
量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省科学院石油化学研究所、肇东化工厂隋明良等人完成的“合成2
一Z基巴酸纳”、肇东水泵厂等单位完成的“SP250—200—680型灰渣泵”、绥化市环保局与省
环保所孙树尧等人完成的“中小城镇大气环境容量研究及评价”、行署孙焕德等人完成的“绥
化地区低洼易涝地区域性开发研究”等10项获一等奖。肇源县科委等单位完成的“肇源县盐碱
地插秧种稻技术研究”等23项获二等奖。绥化地区经济作物站的毛士学等人完成的“推广蔬菜
地膜二次利用栽培技术”等35项获三等奖。

  获国家各级奖励的有:

  绥化市水利局凌传威设计的水利工程“筛网消能工”获1982年国家科委科技推广奖、肇东
市广播器材厂马卓新等人研制的“15路广播调制机”1982年获国家机械部二等奖、海伦无线电
厂王喜仁等研制的“R1C精密电桥”获国家四机部二等奖、肇州县土地管理局罗辉武等人完成
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获国家土地管理局一等奖。

  全区在科技成果奖励工作中,为鼓励农业科技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自1988年始,设
立了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奖,地区财政局每年拨款 5 000元做为奖励经费,对工作优异的单
位和人员给予精神(奖状、奖证等)、物资奖励。

  至1990年末,全区共取得科技成果1 640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的4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
步奖励的共68项、获绥化地区科技成果奖的 258项,其余项目均获得行业或市(县)的其它形式
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