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计量监督管理 一、民生计量
1957年,绥化县成立了全区第一个计量检定所,当时只能开展以衡器为主,附带压力表、
血压计,各种容器的检定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是商业、粮食、供销系统的衡器检定。
1958年至1963年间,全区各县相继建立了标准计量检定所,除对计量器具的检定、修理外,
还进行了一些简单计量器具的制造。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区计量工作管理部门全部撤销,计量监督工作
全部停止。
1977年后,全区计量管理机构陆续恢复。全区从事标准计量工作人员达到 150人。其中行
政管理人员39人,检定员21人,工人90人,大中专以上学历10人。
1979年,全区已有长、热、力、电4类计量标准器21项45种,可传递的10项17种。
1981年,地区标准计量局以绥化县为试点,抽查了商业、粮食、供销系统56个单位计量器
具使用情况。并将抽查情况向地区行署写了报告。
1982年,地区标准计量局组织工作组对 8个县34个单位的计量工作进行了检查。并组织了
全区衡器调修表演比赛,肇州县韩达、安达县王化启、肇东县刘铁等人分别获第一、二、三等
奖。同年,为加强全区农村计量工作,在29个乡镇建立标准计量所(站)。
1983年,全区开始开展“计量信得过”活动。此后,成为全区标准计量工作方面一项经常
性工作。
1984年,全区开展了企业计量定升级工作。
1985年,国家《计量法》颁布,全区的计量工作开展走上了法制轨道。
1986年1月9日,绥化地区计量测试学会成立。
1987年,全区“计量信得过”活动现场会在庆安县召开。
二、工业计量
1979年,绥化县开始开展工业计量工作。在县机床厂建立了全区第一个工厂计量室,主要
进行了企业计量器具按期检定,保证量值准确。地区标准计量局及时推广了绥化县的经验和做
法。至1982年,全区建立起工厂计量室23个。由于加强了企业的计量工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
废品率显著下降。
1984年,为了全面推动企业的计量工作,地区标准计量局协助绥化市啤酒厂对生产工艺流
程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测定。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1984年,国家和省标准计量局部署在工业企业开展定级升级工作,从计量管理、计量器具
配备率、检测率、计量技术素质 4个方面考核企业的计量工作,促使企业利用计量手段,加强
经营和生产过程的能源、原料、工时等项管理。
1990年末,全区工业计量定级企业总数达61家。其中二级11家、三级30家,合格20家,复
查合格还有65家。
全区计量监督检查情况表
表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