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石玉器

第二节 石玉器




  一、石器

  细石器 在绥化地区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遗址上,曾发现许多细石器。其原
料主要为石髓、玛瑙、燧石、玉石等,采用间接方法压剥制成,常见的有刮削器、切割器、尖
状器、石钻、石镞、石叶、石片和石核等。长条形的石叶常镶嵌在骨刀梗上,作为复合工具使
用。多数石叶为绿色燧石及白色蛋白石,脊有单双之别,刃部个别经单向或双向加工,有的在
一端修成圆形。刮削器多呈不规则状。本地区细石器盛行于中、新石器时代,是石器逐渐向细
小方向发展的结果。有部分地方石器延续到金属器的出现。

  石斧 1982年8月在肇源县新站镇,燎原遗址发现一件扁柱状石斧。长10.8厘米,顶宽2.1
厘米,刃宽5厘米,厚2.8厘米。是以青细砂岩琢制成形后通体打磨的,刃部光滑,器形完整,
刃部有使用过的崩痕。为青铜时代文物,现存于肇源县图书馆。

  石锛 1974年肇源县民意公社自金宝遗址发现,为磨制,器身短小似梯形,平面,单面刃。
因常期使用,面已内凹。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石镞 1983年在肇源县大兴公社权拉杆二号遗址采得石镞 3件,均为新石器时代文物。一
为朱红色燧石经精细剥琢而成,凹底,短身,尖略平,锋刃锐利,长 33厘米,宽0.9厘米,厚
2.5厘米。一为肉色半透明燧石经双向加工琢制,器形工整,尖锋锐利,凹底,短身,长2厘米,
宽1.75厘米,厚 0.46厘米。一为扁橄榄状.最宽处靠近前部,平底,像燧石盾。1983年在肇源
县义顺公社狼坨子遗址采得石镞1 件,为新石器时代文物,平底,晶石质,边刃经精细加工,
长1.2厘米,宽0.95厘米,厚0.15厘米,以上4件石镞现存于肇源县图书馆。1944年10月在肇源
县三站乡望海屯遗址发掘石镞 1件,为新石器时代文物。石镞为蛋白石质,一面有脊,锋刃锋
利,带链。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石钻孔器 1983年在肇源县新站公社南楼遗址采得,为新石器时代文物。钻孔器是利用砍
砸器顶端的一个尖形长角作成,因长期使用,已磨成了圆锥形,上有磨出的细密的弦纹。器长
6.4厘米。宽4.2厘米,厚1.5厘米。现存于肇源县图书馆。

  石长条切割.器 1983年在肇源县兴安公社双胜大队采集.为新石器时代文物。四边皆有刃,
长5.4厘米,宽1.5厘米,厚0.4厘米,现存于肇源县图书馆。

  石轮 1983年在肇源县兴安公社双胜大队采集,为辽、金时代文物。石轮用花岗岩凿成,
中厚边薄,轮边面光滑且略内倾,与内角成钝角。与外面夹角成锐角,在中央凿有按车轮的齿
槽,内而距圆心20厘米处有一圆心凸圆棱。外径80厘米,内径中厚18厘米,边厚 8厘米。现存
于肇源县图书馆。

  二、玉器

  小玉斧 1983年于肇源县新站公社南楼遗址采得小玉斧 1件,为碧玉质,半透明的绿色中
杂有白絮晕瑕。小玉斧长2.9厘米,刃宽1.9厘米,顶宽1.3厘米,厚0.7厘米。

  玉锛 1974年 10月,开发肇源县境内白金宝遗址时,在附近的民意公社米家大队征得1件
玉锛。长7.5厘米,以较次的绿色玉石磨制而成,器身宽而薄.器形规整,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
馆。1983年,在肇源县新站公社南楼遗址采集到玉锛 1件,状如石斧而小,刃宽 1.9厘米,长
2.9厘米,厚0.7厘米。现存肇源县图书馆。

  玉环 1940年在肇源县三站乡望海屯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一枚玉环,外径4厘米,环宽近1厘
米,断面呈扁椭圆形。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