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瓷器

第四节 瓷器




  瓷罐 1974年秋,肇源县富强公社河北屯于地表 1米深处挖出一瓷罐。瓷罐高17厘米,口
径14厘米,底 9.5厘米,短颈,鼓腹,厚圈足微外侈,唇下有双耳,颜色白中泛黄,近底部无
釉。双耳着酱色釉,扁部双耳下及腹部各有两条酱色弦纹。从罐的形制特点看,是为辽代器皿。
出土时,罐内装有一小瓷罐,高3.5厘米,口径 4厘米,底径2.8厘米。口沿部附双耳,釉色与
大罐相同。此外,大罐内尚有北宋徽宗年间“崇宁通宝”古钱、镂花盔顶、杂色珠子等物,是
为金代所遗,现均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瓷瓶 1974年 9月,肇源县民意公社白金宝屯出土一瓷瓶。状为侈口、短颈、丰肩,腹部
有几道宽线弦纹,施黑褐釉未达足部。下有淌痕,圈足。口径4.5厘米,底径8.5厘米,高17.5
厘米。是金代遗器,现存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祭蓝描金龙纹天球瓶 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肇源县兴安公社友谊大队征集到 1对古瓶。
口为平沿,压腰形长颈,丰肩鼓腹,高圈足微外侈。通体施祭蓝釉,满绘描金图案,唇部为一
粗一细的两道弦纹,下有连续的螳螂头形图案组成的边饰;颈部为独龙戏珠图案,龙作回首届
曲身躯状,具五爪,周围空隙填缀火焰和流云纹。肩部为“寿”字蔓草图案。腹部除了两条对
称的龙以外,其它与颈部略同,下绘海浪波涛纹。高38厘米、口径10.3厘米、腹径23.2厘米、
底径13.2厘米。此瓶造形丰满浑厚,纹饰生动流畅。显示出娴熟的绘画技巧,艺术上价值较高。
器底有双行竖款“大清乾隆年制”6个清秀的楷字。现存于肇源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