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妇女卫生
第二节 妇女卫生
一、接生
全区各县的接生工作,历经了旧法接生、新法接生和科学接生三个阶段。
解放前,由于封建迷信,缺乏卫生科学知识,妇女分娩时全是旧产婆用旧法接生。旧法接
生,产婆既无医疗器械,又不消毒,多数产婆还不懂接产技术,不会作产后处理。如遇有难产
或产后大流血时,则更是束手无策,毫无救治办法。据全区12个县综合统计,1945年产妇产褥
热发病率达10%;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达60%,病死率在达95%以上。故有“车前马后,产前
产后”和“七天风,八天扔”之说。
绥化地区境内最早试行新法接生的县份是望奎县。伪康德 7年(1940年),望奎县警务科卫
生股曾举办一期产科讲习班,从日本东京请来一位叫斋滕夫子(女)的妇产科医生,讲授产科技
术和婴儿急救知识,培养未婚的女青年助产士,开展新法接生。但由于当时群众封建迷信思想
浓厚,不信任青年女助产士,使新法接生没能得到推行。
建国后,海伦县于1949年11月首先开始了对旧接生婆进行整顿和改造。省卫生厅在海伦县
长发区、东边区、福海区开展了新法接生试点工作。1950年,绥化地区境内各县普遍开始了改
造旧产婆、培训接生员、推行 “一躺(产妇躺着生)、三查 (产前、产中、产后检查)、四消毒
(外阴、接生员的手、接生用具、脐带消毒)”的新法接生工作。海伦县自1949年11月到1956年
共训练改造旧产婆368人,培训新法接生员763人,建接生站 106个,新法接生率已达25.9%,
婴儿死亡率已由建国初期的19.2%下降到5.12%。1959年 5月,海伦县人民委员会下发了《关
于培养接生员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县普遍实行新法接生。全县城乡全面开展了接生员训练工
作,做到了屯屯有接生员,装备了产包。全县基本消灭了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
1960年,全区新法接生人数为12 026人,1970年为27 902人,1980年为41 678人,各县新
法接生率均达 90%以上。到1989年,全区新法接生人数已达65 199人,新法接生率为98%(包
括科学接生在内)。基本普及了新法接生。
在推广新法接生的同时,肇东县于1964年开展了科学接生工作。建立了农村妇女产院,设
了产床。1966年,全县培训了接生员1 058人,其中有782名接生员装备了接生箱,80%的接生
员掌握了几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本领。相继全区各县也开展了科学接生。
1970年全区科学接生人数为1 200人,1980年为1 651人。1981年11月,行署卫生局在海伦
县召开了妇幼卫生工作会议,要求公社以上的医疗单位,都要实行科学接生,有条件的大队卫
生所也要实行科学接生。到1982年,全区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21%。全区246 个公社以上医疗
卫生单位中,有 213个实行了科学接生,占86.6%。在全区2 547个大队卫生所中,有529个装
备了科学接生产包,占 21%。到1989年末,全区科学接生人数已达 20 972人,科学接生率为
31.32%。由于新法接生和科学接生的推广,使新生儿和产妇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1990年,全
区孕、产妇死亡率已由建国初期的50/77下降到 3.67/万,新生儿死亡率由建国初期的200‰
下降到32.1‰。
二、妇女“五期”保健
1958年,全区普遍实行了妇女“四期”(月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卫生保健制度。对
农村妇女实行“三调三不调”的劳动保护制度。即月经期调干不调湿,不干湿活,实行了挂牌
制度;孕期调轻不调重,不干重活;哺乳期调近不调远,不到远处于活。产妇产前身体不适,
经医生诊断,持诊断书可休病假。一般情况产后休假56天,难产休假72天,在有条件的单位,
产妇可休产假3至6个月。
1978年,增加了妇女更年期卫生保健,变妇女“四期”卫生保健为“五期”卫生保健,并
对孕期妇女增加了“调直不调弯,调平不调高”的劳动保护措施。
1981年,绥化地区认真贯彻全国《妇幼卫生工作条例》和省妇保、儿保两个会议精神,开
展了以科学接生为重点的围产期保健。建立了“三簿六卡” (产妇死亡登记簿、婴儿死亡登记
簿、婴儿传染病登记簿;妇女防病卡、小儿健康检查卡、小儿预防接种卡、新生儿防视卡、孕
妇产妇管理卡和体弱儿童管理卡),紧紧围绕孕期管理、科学接生、产后防视3个环节,对孕产
妇实行了系统管理。
1988年,全区又推行了孕产妇保健保偿合同制和母子系列保健基金制,进一步提高了妇女
保健水平。
三、妇女病普查普治
绥化地区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有宫颈糜烂、阴道炎、附件炎、闭经、子宫脱垂、尿瘘
等。建国后,特别是1960年以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普遍开展了妇女病普查普治工
作,收到了明显效果。
海伦县于1960年至1962年共组织医务人员586人,组成50个灭病大队和5个检查指导组,深
入城乡各地,共普查了成年妇女74262人,查出闭经病患者401人,占普查总人数的0.54%,治
愈30人,好转60人。查出子宫脱垂病患者1294人,占1.74%,治愈689人,好转549人。肇东县
于1960年共普查出子宫脱垂病患者1103人,占已婚妇女的2.5%。治愈748人,治愈率为67.8%。
1978年,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加强子宫脱垂、尿瘘防治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全区各县
积极开展了对妇女子宫脱垂、尿瘘病的防治工作。自1979年至1984年,全区共普查了成年妇女
573 816人,查出患病人数3 455人,患病率为0.6%。其中尿瘘患者66人,子宫脱垂病患者3 389
人。治愈2426人,治愈率为70.21%。到1989年,全区妇女两病(子宫脱垂、尿瘘)患者为340人,
患病率已下降为0.4%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