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体育

第二节  职工体育




  建国初期,全区各县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普遍开展了职工体育活动。运动项目主要
有篮球、网球、乒乓球和象棋等。1954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政府机关中开展
工间操和其它体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全区各级政府机关每天上午、下午都抽出10分钟做工
间操。 1957年后在全区职工中,普遍推广了广播体操和“劳卫制”。到 1960年末,全区职工
“劳卫制”合格者已达503543人。

  在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极“左”思想的影响,脱离实际地办起了大批俱乐部,盲
目地开展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到1960年末,全区开展的职工体育项目已达33项之多。全区共
建立综合性国防俱乐部358处,单项业余国防俱乐部991处,组成了3044个国防活动站和小组。
1961年后,大部分项目下马,各种俱乐部陆续关闭。

  1963年职工体育开始恢复和发展,各地都注意提高职工体育运动技术水平,注重了体育场
馆的建设。各机关、学校、工厂、企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有了篮球场地、乒乓球台,成立了各种
体育代表队。每逢“五·一”、“十·一”和春节等节假日,各县都举办职工球赛和象棋赛。
做操、打球、赛跑、打太极拳等体育活动越来越活跃。各项运动成绩也不断提高。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体育活动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1973年以后,逐渐
地得到了恢复。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开展了球类、田径、游泳、太极拳、广
播操、野营拉炼、武装泅渡等项体育活动。

  1976年 7月16日,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1O周年,地直机关和各县都举行了大规模的
纪念游泳活动,全区有近200万人参加。

  1981年 3月以来,在全区职工中开展了普及广播操活动。各市县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
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坚持做工前、工间或工后操,掀起了做广播操的热潮。全区评出29个
开展广播操先进单位。1984年后,进一步改变了体委独家办体育的局面,各地体委与工会、教
育、文化、团委、妇联等有关单位密切配合,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职工体育活动。各机关、工厂、
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职工体育协会,各大系统、大工厂、企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业余体育运动
队,开展了各种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 1985年全区各大系统共开展各种职工体育竞赛206次;
地直机关召开了首届田径运动会。1986年各大系统共开展职工竞赛 210次,城镇普遍开展了广
播操、五禽戏等项体育活动。1990年全区共有职工体育协会236个、体育辅导站118个、职工业
余运动队584个,全年共举办职工体育竞赛261次,有60%的系统都开了运动会。城镇职工普遍
地开展了田径、球类、棋类、广播操、健身操、五禽戏、气功、武术、导引养生功和早跑等体
育活动,参加锻炼的职工达70%以上。

  篮球是全区职工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建国以来,各市县一般每年都要举行 1次职工篮
球赛。各大系统也经常举行篮球赛。1972年以后,地区每年都举行一次职工篮球“定级赛”和
“四强赛”(定级赛:按竞赛成绩定甲、乙、丙级队。四强赛:甲级队的前 4名为四强)。1986
年以来,全区先后举办了各市县副处级以上的机关干部篮球赛和“振兴杯”、“亚麻杯”、“
烟草杯”、“海塑杯”、“环保杯”、“华丹杯”等职工篮球赛。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其水平
不断提高。全区职工篮球队在全省篮球赛中已进入了前 3名。肇东市职工男子篮球队连续10年
获全区职工男篮冠军。这个队的有些队员还代表地区参加了省篮球赛。

  武术也是全区群众所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每日初晓和傍晚,在城内树林中和中小学
操场上,常有年过花甲的习武老人和青年人在练武。

  流行的武术拳种有太平拳、少林拳、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等。器械有鞭术、棍术、刀
术、剑术等。

  肇源、庆安、绥化、安达等市县设有武术队(班),配有武术教练。地区体委经常组织武术
爱好者参加省武术赛。单伟、杨秀梅等人均获得过省武术赛单项第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