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民族体育
第四节 民族体育
一、朝鲜民族体育
居住在绥化、庆安、绥棱、海伦等市县的朝鲜族群众经常开展足球、排球、滑冰、田径、
摔跤、打秋千、跳板等项体育活动。 自1953年开始,朝鲜族公社(乡镇)基本做到每2年、大队
(村)每1年召开1次民族运动会。项目丰富多彩,既有体育竞赛项目,又有文娱表演项目。参加
比赛和表演的有儿童、青年,还有老年。运动会开得生动活泼,奖品优厚。1990年,地区还举
办了少数民族摔跤、荡秋千和跳板等单项选拔赛,并组队参加了黑龙江省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
会。
全区涌现出许多朝鲜族优秀运动员。速滑运动员郑弘道、任士俊、罗致焕等人曾代表国家
参加过国际体育竞赛。李顺福、白春植、金明俊、康玉顺、金光春等人曾参加过全国体育竞赛。
朴成奎、赵东哲等50余名朝鲜族优秀运动员,参加过全省体育竞赛,均取得了好成绩。
二、蒙古民族体育
集中居住在肇源县境内的蒙古族群众经常开展赛马、 射箭、摔跤、拔河、 “打布鲁”、
“乌兰红”等民族体育活动。每到 7、8月牲畜肥壮的季节,还经常召开“那达慕”大会(蒙古
族传统体育运动,也是蒙古民族的盛大节日), 1975年以后,“那达慕”大会与县运动会一起
召开。1949年到1990年,肇源县共举办了12届“那达慕”大会,会上不仅有赛马、摔跤等蒙古
族传统比赛项目,还有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此外,各蒙古族乡镇、村还经常利用节假日开展
比赛。
赛马和摔跤是蒙古族传统比赛项目。赛马时,起点和终点都插满各种彩旗,骑手个个扎着
彩色腰带,头缠彩巾。一听号角长鸣,骑手们便扬鞭催马快跑如飞。第一个跑到终点的骑手成
为草原的健儿,受到赞扬并得到优厚的奖励。摔跤比赛时,摔跤手身穿镶有铜钉的黑、紫色摔
跤服,跨着大步,一面跳跃,一面喊“布恨台巴”(汉语是摔跤开始了,快来比的意思)。1982
年和1988年,肇源县蒙古族摔跤运动员包光宇在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蒙古式摔跤第 1名的
好成绩。